直至2021年5月31日的穩健投資組合回報+2.56-->+7.17%(同期恒指回報:+4.41-->+6.95%, 標普回報:+11.33-->12.65%, A股回報:+2.11-->5.89%)。組合回報終於在「五窮月」再次超越同期恒指的表現,重新追趕標普,靠的是對抗通脹的品牌消費股、剛性需求的玻璃股、資產轉移的物管股及核心壟斷股,揀啱好股有不俗的收穫。展望「六絶月」,美匯轉弱了,美股亦開始有點轉弱,港股及A股氣氛改善了,市場的聲音要認真聆聽,破格的走勢尤其值得尊重,通脹重燃的風險人人言殊,市場仍然比較猶豫,主要是股份個別發展。在這段關鍵的時刻,更加要緊記聆聽市場的聲音,不能固執思維,保持應變的彈性。
A股終於衝出首家萬億市值的科技公司 - 寧德時代,可惜自己不是機構投資者,買不到創業板的寧德時代,否則2年前上巿的時候已是久仰曾毓群大名。國家確定的創新驅動新能源發展戰略,一步步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高科技元素越來越濃,有望給投資者帶來更為豐厚的回報。真正有實力的中國科技公司廖廖可數。新能源汽車代表汽車業的未來,這幾乎已經成為共識,而現在不管是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是每年的產銷量佔比,還是在3-5%之間,這是星辰大海般的增長前景。寧德時代穩佔龍頭,市佔率為 50.7%,連TESLA都要排隊幫襯。只可惜中國的首富更換速度奇快,缺乏制度的保護及創辦人的改變世界的思維模式,怎樣能突破框框決定了未來的命運。
從2011年開放獨立二孩,到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政策,在5月的最後一天,國家開放「三胎生育」的政策。那一波生二孩的,一部分是家庭狀況比較好的有錢人,另一部分就是中西部貧窮省份的家庭。由一變二是質變,由二變三是量變,反映的是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未必是利好,怎樣在少孩的社會做得更好可能利好人工受孕業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