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去開放化去市場化的趨勢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透過視像發表「重要」講話,表面上談及國安問題為主,但實際卻是「畫公仔畫出腸」地列出做好「管治者」的諸多要求,歸納來說,就是一個大期盼,加上兩點政治要求,以及五項能力要求。過往中央官員雖多次就香港事務提出建議,甚至指導,但如此明確列出要求、工作清單、任務路線圖,可謂既罕有又屬首次。語氣及願景就如一貫中國式的冠冕堂皇,既迷人又迷幻:「成為全世界都為之心馳神往的新的東方明珠」。

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國能够獨善其身後令到「中國模式」這個名詞變得火熱,當時我開始對突然膨脹的民族主義變得警愓。主流媒體開始總是把改革開放後的經濟奇跡歸功於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管控與5年規劃,自我感覺良好,歌舞昇平,彷彿進入大清時期的「康乾盛世」,卻極少有人反思,這種奇跡,或許恰恰是1979年後不斷放鬆管制的結果?

中國經濟長期最大的擔憂,最大的風險點,或許不是科研投入不足,也不是人口老化危機,更可能是越來越明顯的「去開放化」,迴歸封閉,及「去市場化」,迴歸計劃體制、國家干預。

改革開放這個詞並不精確。我們其實並沒有什麼天才式的改革創新。過去70年我們多數所得,只是因為我們順應了亞當·斯密在245年前已發現的經濟規律,最大程度開放,參與全球分工和貿易的結果。如果我們重新封閉,中國再次被這個世界隔絕,我們依然能活下去,但會活得很累,很辛苦,我們再次變窮。

哈耶克説過,只有自由市場才能充分利用稀缺的知識,使社會保持運轉;任何形式的計劃體制、國家干預,都只會帶來匱乏、混亂。在人類經濟史上,從未見過一個由政府欽點而成功的產業案例。恰恰相反,因為政府的致命自負、盲目自信而人為催肥,最後一地雞毛的案例,比比皆是。

時至今日,對非市場力量的迷信,仍一遍遍捲土重來。試圖走回頭路的聲音,以及四處伸手的管制,不是漸弱,反而更強,這是一個令人非常、非常憂心的趨勢。把美國經濟從滯漲泥潭裏帶出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列根有一句看似戲謔的名言:政府不能解決問題,它本身就是問題。

六十年代的太空競賽拉下了蘇聯,八十年代的廣場協議令到日本迷失了二十年,今天的火星計劃、太空站、太空旅行、全球放水、全球最低稅率一體化、通脹失控、疫情實驗......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誰的傷害更深更大?真係要睇下邊個朋友多,邊個武器勁。

直至2021年7月17日的穩健投資組合回報+4.0-->+1.4%(同期恒指回報:+5.8-->+2.7%, 標普回報:+15.1-->15.9%, A股回報:+5.2-->3.7%)。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美仁2021年半年投資報告

投資中國的政策顧忌估計恒久存在,層面又不斷擴闊,於是估值兩極化發展的情況持續。另一方面,美股繼續長升長有,贏錢相對容易,理性的投資者不應向難度挑戰。中港股市長期處於偏低的水平上落,資本快速增值比較難。最近一段日子,中國政策風險可謂風聲鶴唳,科網巨企、內房、內銀、內險以至教育等板塊悉數令投資者飽受挫折,一批公司愈來愈平,就算盈利增長也有機會被市盈率下跌所抵消,令到中港股市整體明顯跑輸外圍。

體育用品股雖然没有政策扶持,但同樣不見得會被打壓,因為並不屬於必需品。升斗市民假如嫌一線品牌太貴,要向下望大把選擇,所以這些公司的業務發展及定價策略都完全自主。在市場中公正較量,優勝劣敗,投資者不必擔心如教育股般忽然失去暑假重要的檔期,股價暴挫。體育用品股買得放心,此消彼長下便反過來出現溢價。國產體育用品股由盈利增長及估值上升雙引擎帶動,表現大幅拋離大隊,升到你唔信,全世界衣着大潮流趨向便服,國產品牌競爭力原本已經日益提升,幾個月前新疆棉事件再幫一把,業績大幅躍進,升勢可謂大條道理。選股時一定要考慮估值兩極化的問題,不能墨守成規以個別股票本身往績來作衡量準則,否則很容易誤判,認定失勢的股票便宜,得勢的股票太貴,不自覺地和市場對着幹。

風險管理是操作上永恒的課題,風險難以定義,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當自我感到安全,自然會放鬆戒備,風險反而增加。一項令人意外的統計為例,去年美國因疫情影響,駕駛量下降,道路也沒那麼擠逼,然而當地去年交通事故死亡數字,卻創13年新高,按年增7%。其中部分估計原因,正是當道路擠逼度下降,有些駕駛者會有較安全的錯覺,冒險程度如超速、不佩戴安全帶或其它危險行為增加,以致意外數字「因減得加」。同一個人,在不同環境下,可分別出現謹慎與疏忽的特質。

可是過度規避風險,也會降低成功機會。嚴格跟隨成功機率,基本上任何創新都做不到,企業家就是需要少許頭腦發熱、少許過度自信,才能堅持下去。風險也視乎環境與時間而有所不同。例如股票短線表現有很大風險;長期零持股,郤是另一種更大的風險;現金則剛好相反,長期只持現金面對貶值風險;但短時間內有需要而不足,也會很大的風險。

對於風險的感知,會持續改變;安全往往只是幻覺,風險永遠不能全部移除;壞事有可能,甚至一定會發生;適當的風險管理可以趨吉避凶,過度的風險控制變成永遠不能成功。

直至2021年6月30日的穩健投資組合回報+7.2-->+4.0%(同期恒指回報:+7.0-->+5.8%, 標普回報:+12.7-->15.1%, A股回報:+5.9-->5.2%)。展望下半年,通脹、收水、地險、疫情、正常化的風險仍將輪流炒作,要分辨只是急劇調整,而不是終極股災,基本上沒有可能,要盡量避免情緒被市場牽動。面對急跌初期保持鎮定,要有判斷力及靈活性,持倉不可以太多。市況向好的時候將部分持貨套現鎖定利潤,增加防守本錢,要有紀律執行止賺,只保留部分作為長期核心持倉。不能太貪,否則一旦睇見帳面的優渥利潤慢慢消失時,心理會變得不平衡,會失去作戰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