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巿場的聲音-20221030

匯率: 日元很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4-->145(+37%)-->147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1.00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11(+10%)-->7.25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1.56, 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0.90(12.5%)-->0.87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20000-->19460-->20689,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312-->1592。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31-->4.41%,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3.89-->4.01%,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3.85-->4.14%,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12-->4.30-->3.53%,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0.24%,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91-->3.78%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3901,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2915,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17740(-34%)-->14836。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88,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5.8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830,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679,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16.5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至17.8-->18.7-->17.62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1648,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19.23,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38-->3.38-->3.43元。

個股方面: 中港股巿一潭死水,中國地產一片哀蠔遍野。美國股巿雖然有科技巨頭的差劣業績季績,但指數仍然表現有所反彈。

巿場方向:恒指5天由15976跌至14863, M5, 15190,M10, 15848, M30, 17037.  標普5天由3769升至3901, M5,3839,  M10,3770 M30, 3720。英國通脹9.9-->10.1%,利率2.25%。美國8.5-->8.3-->8.2%, LT3.26-->3.27%,失業率3.7-->3.5%,利率2.33-3.08-->3.08%。

波動比例: 62-->6/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天都有漲幅,20-->15/72在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0天都有漲幅,9/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20天都有漲幅。

佈局策略: 嚴重低估了20大的變化,其他一切都變得渺小(OPEC決定大幅減產,俄羅斯自我宣稱勝利,英國上演了一場經濟政策鬧劇。季度業績潮到了,美國中期選舉臨近了,盈利下調已變成常態......講佈局策略,先要積極做功課怎樣放棄更多中國巿場,擁抱更多美股,怎樣善用期權工具在波動没得升的大巿中獲利。

回到起點:聆聽巿場的聲音

要很專心,才能聽出端倪
要很細心,才能找到蛛絲
要很用心,才有歐化回報
要很紀律,才可成功退潮

投資真的需要專注

才開始重新投入專注,又再受到新一輪的挑戰,是否我該有些取捨?
從没信手拈來的甜果,魚與熊掌永遠不能兼得,這個大趨勢真萬聖!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需要平和地接受損失及面對政治現實

恒指在中國政治和美國加息的陰影下一直尋底,對於投資者的耐性確是一大挑戰,隨時一鋪清袋無仇報。自己今年一再提醒美國的加息趨勢會比一般人的認知更堅定,但郤低估了中國政治整肅比所有人估計的都更頑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可以在逆巿中尋找奇耙的能力,又錯誤地把止蝕盤移走,以免重覆止蝕累積虧損,結果證明全都是錯誤的。

投資者失去紀律的結果真是恐怖,壓力之大竟然選擇逃避,但逃避又豈是上策?還是要重温一下止蝕盤的執行紀律。 

「盡早止蝕;讓利潤滾存」是市場參與者的老生常談,但卻只有很少人付諸實行。財經作家Jason Zweig近日文章引用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根據一家國際經紀商提供的數據,選出19萬名使用止蝕盤的交易者,追蹤他們下單的習慣。結果發現近四成時間,交易者都不讓止蝕盤發揮功效:每當價格跌至接近預設的止蝕位,他們就會手動取消該指令,或推移至更低水平。價格愈跌愈多之際,他們推移的距離愈大。

止蝕難以執行,因為交易者往往將損失與自己的能力掛鉤,錯誤地認為某次止蝕後,自己便成為失敗者。與此同時,該資產止蝕後的走勢,也讓交易者牽腸掛肚,如果拋售後價格隨即見底反彈,容易構成心理上的二次傷害。倘若好死不死換入的新對象不升反跌,或跑輸原有持倉,更加是三次傷害。凡此種種,都令交易者留在原地未能下手。

Zweig參考撲克好手Annie Duke新作《Quit: The Power of Knowing When to Walk Away》的說法:要平和地接受損失,需要預先規劃。我們對於拒絕離場、放棄,有強大的偏執,當事實與感覺互相違背,我們會找方法無視現狀。

Duke的做法是預先設定「處決條件」(kill criteria),以判斷是否需要離場。處決條件指一項持倉需要符合事先同意的條件,否則便需要沽出。例如交易者認為某項資產可對沖通脹,「處決條件」可能設為:如通脹向上,而我的持倉下跌,意味自己看法有誤。所以如果通脹高於5%,而損失多於X%,我就要賣出止蝕。

設定甚麼作為處決條件,是交易者的自由。不過一經決定,則不能途中隨意修改。相比在波動市況中臨時起意,取消、更改止蝕,心態平靜時事先想清楚,可讓自己心服口服的「處決條件」,能妥善執行的機會較大。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牛巿會在悲觀中誕生

匯率: 日元很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4-->145(+37%)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11(+10%)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 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0.90(12.5%)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20000-->19460元,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312元。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31%,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3.89%,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3.85%,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12-->4.30%,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91%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17740(-34%)。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至17.8-->18.7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38-->3.38元。

個股方面: 消費股和資源股仍然強勢,科技股和金融股似乎有點反彈的苗頭。藥業股和地產股仍然一潭死水等待𥌓光。

巿場方向:恒指5天由17200升至17775, M5, 17628,M10, 17620, M30, 18693.  標普5天由3678跌至3639, M5,3727,  M10,3688 M30, 3850。英國通脹9.9%,利率2.25%。美國8.5-->8.3%, LT3.26%,失業率3.5%,利率2.33-3.08%。

波動比例: 62/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天都有漲幅,20/72在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0天都有漲幅,16/71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0天都有漲幅。

佈局策略: 下周A股開巿,開巿前OPEC決定大幅減產油價立即大升10%,俄羅斯完成烏克蘭佔領地區的入俄公投,自我宣稱勝利對於戰爭的局勢發展是有利的,英國上演了一場經濟政策鬧劇,在通脹的陰影底下減稅,後因巿場反應過敏又撒回部分政策。季度業績潮到了,美國中期選舉臨近了,盈利下調已變成常態......要講佈局策略,或許要先提醒自己的交易紀律。

市場變化對心理、情緒和行為的影響可分可控與不可控的事物,大部分我們談及、讀到、聽到和看到的題材,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

不受控的範圍,計有:(i)市場。大部分投資者的操作規模,在市場中實屬九牛一毛,對其不構成任何影響,市場也不會理會我們的存在與意見,自有其方向。(ii)經濟:數以億計的人口中,個人的行為更算不上一個統計誤差。我們的做法與想法,在通脹、利率或聯儲局的政策面前,同樣不存在任何影響。(iii)企業盈利、市場消息也一樣。(iv)市場出現的波動和跌勢,我們亦無從掌控。

受控的範圍,則有:(i)個人組合:大家可建構足夠堅實的組合,抵禦控制範圍外的跌市、經濟衰退。雖然沒人能找到完美的配置,起碼能捱過低潮。這意味投資者要定義自己舒服的曝險水平;充份分散於不同的資產類別、地區。(ii)財務計劃:理財目標、為何投資當然受個人控制,亦有助定時檢討至今的進程。(iii)儲蓄:生活水平與能存下多少金錢,作為日後資本,是少數個人能掌控的項目。(iv)稅負、費用與開支的有效管理是另一項。

當中最值得受控的是自己的行為。如果交易紀律處理得宜,長線而言應有不俗表現。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投資周記重新啟動

人生總有些波折,相比起人際關係的問題,經濟的問題郤是有邏輯得多,但有些邏輯遇著某些時機郤有未必可以派上用場,甚或因為時機問題根本不存在普通邏輯。自己過去一年的低潮比較漫長,要重新啟動,實在有必要先由一個TOP DOWN形勢分析,才可以從BOTTOM UP找尋投資機會。


匯率: 日元很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4(+37%)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9%)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10%)兌換1美元。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12.5%)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20000元,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元。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12%,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20%),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19%),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34%)。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2022-Sept),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2022-Sept)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2022-Sept),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2022-Sept),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至18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2022-Sept),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22-Sep),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4元。

個股方面/巿場方向/波動比例/佈局策略容許下篇再分享現時的看法。 回顧今年的操作過程中,表現與預期出現落差。箇中原因比往年複雜得多,所餘的月份不多,只可儘快收拾心情,積極尋找可行的處理方法以保障今年的表現。

1:預期超越現實

在交易的成長途中,嘗試走捷徑,縮短學習過程、太快冒上太高風險。由於急需賺錢,未有讓自己走完整個學習曲線,開發技能、儲存經驗。所有以表現決勝的界別,如運動、音樂、演藝,都不存在數月即成的速食技能。投資亦應聚焦於學習與自我發展,沿途持續給自己評分,而不是單求盡快到達終點。

2:市況改變

分析交易紀錄,發現兩大問題:一是手法以造好為主,二是傾向超賣逆勢操作。這類做法在近期出現的大跌市、極端波動趨勢市尤為不利,未有調節,長期照辦煮碗,當然失利。必須重返基本,研究適應市況的作法,因為失利很多時只是未適應改變所致。

3:沒有善用強項

嘗試用不擅長的手法操作:明明定了以圖表型態的作出入巿場的訊號,無端產生長線看法,變成盲目持貨不再靈活;有時又忽然聚焦超短期走勢,「斬來斬去」。甚麼時段與手法,能帶來最佳回報?最滿意的期間,通常反映交易者的長處。交易者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呈現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仿效他人。

4:交易並不適合自己

何來動機毒害自己的生意?但平心而論,要在表現為本的界別維生,一將功成萬骨灰,並非人人共產。如不適合,不必強求成為職業炒家,應選擇最能發揮自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