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關稅並不一定影響通脹

來澳差不多3個月了,在澳第一次見工的經驗來得很突然,都叫順利,以為叫糊,怎料都還是落空,自我安慰其實欲速則不達。每個星期都會約阮一起午餐,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每個星期都好像一事無成的,迫自己要寫工作日記及項目記錄,總算能把散亂的工作做得更有規劃。參觀了四間高中的學校,感覺很不一樣,有些會似貴族學校的教養,大部份都有西方社會的自由,這裡的讀書壓力真的比香港要少得多,不過我重視的不是學業,而且個人的修養和對未來的那團火。香港在澳的商會朋友形容我和兒子的設定是一個困獸鬥的格局,我原則上同意,所以真的有影響關係,幸好有教會作為緩衝,減輕負面影響。財富 - 多了CHATGPT作為伙伴討論有所進步,龍稱的分享亦甚有啟發。眼睛健康 - 查到澳眼鏡業和保險關係,但圈子未打開。快樂 - 魚蛋燒賣正式打開圈子進入加速區,另類蛋白項目科學園獲批,珠寶其實應善用淙的原班底。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開口牌癱瘓了整個世界。網上流出特朗普的高級濟顧問解釋關稅政策的經濟傳導方法,茅塞頓開,原來美元並不會轉弱,關稅也由於美元的獨特地位而幾乎不會加劇通脹。美國透過收到的關稅去減企業稅將很快見到,美國的無息債也將創先河。

 

香港股巿雖然單靠國家隊支持,但原來這正是特朗普關稅政策催迫人民幣貶值而撑起,如是這原因,就解釋了為何內需股的重要性,亦真的難以如期跟到科技板塊,中港股市與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相輔相成,它需要實體產業或行業來驅動。在數碼化智慧時代,人工智能(AI)技術創新及行業發展,將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的最大助力,也將是反擊特朗普勒索脅迫的基石。這方面的能力我認為馬雲比馬化騰更勝一籌,所以應該了解多些阿里系的公司佈局。

 

《道德經》是我的愛書,當中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之說,結合人生與投資思考,有感。所謂「知人」,是穿透別人或者市場的洞察力;而「自知」,則是克制人性弱點的修行。兩者的融合,構成了認知與行動的邏輯。

 

真正的「知人」者,能在群體狂熱時保持清醒。例如,當市場因恐慌拋售優質資產,智者如巴菲特敢於逆向佈局,因其深諳「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的週期本質。這種能力不僅在於識別企業價值,更需警惕群體非理性。

 

人生或投資的終極對手往往是自我。《道德經》警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急功近利者終將失敗。散戶頻繁交易、追逐熱點的行為,本質是「不知己」——高估資訊處理能力,低估情緒干擾。理解貪婪與恐懼鎖的人性並克服,只有深耕能力圈,才能避免人性的陷阱。

 

當認知與行動統一時,投資便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道法自然」的價值實現。長期持有優質企業的收益遠超頻繁交易者。而「無為而治」的境界,則體現為指數定投等被動策略,通過「少操作」規避人性弱點。標普500指數基金30年年化收益11%,跑贏85%的主動基金,值得所有人深思其原因。

 

化繁為簡:

美國失業率 (4.4%) VS 4.1--4.0% --4.0% --4.1%

美國通脹率 (2.0%) VS 2.7--2.6% --2.5% --2.5%  

滬深股息率(2.4%) VS 2.6 --2.7%-- 2.7% --2.5%

恒指股息率(3.3%) VS 3.8 --3.6% -- 3.4% -- 3.5%

標普股息率(1.8%) VS 1.3 --1.2 % -- 1.2% -- 1.8% 

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2.0 --1.6% -- 1.8% -- 1.9%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 4.3 --4.5% -- 4.2% -- 4.2%

US Fed Rate  4.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