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長期主義

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變化可能是唯一永恆的主題。究竟怎樣才能在這樣的世界中保持心靈的寧靜?作為一個投資者,究竟怎樣才能找到穿越週期和迷霧的指南針?作為一個工程師,究竟怎樣才能找到問題核心和解決的方案?作為一個創業者,究竟怎樣才能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當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時,張磊的「長期主義」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似是有為投資者的一盞明燈 - 把時間和信念投入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中,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遵循第一性原理,永遠探求真理。

價值投資是一種策略,長期主義則更似是一種信念,而且可以成為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一種最佳視角。長期主義幫助我們建立理性的認知框架,不受短期誘惑和繁雜噪聲的影響,避過了贏粒糖輸間廠的陷阱,長期主義是一種格局,幫助我們拒絕狹隘的零和遊戲,找到不斷創新、不斷創造價值,擁有動態護城河的企業。

價值投資在科技創新、商業進化的歷程中,不僅可以扮演催生創新發展動能的孵化器,也可以消弭傳統經濟與科技創新之間的數字鴻溝。這也是資本服務於實體經濟、參與資源最優化配置的最好方式。長期主義是一種大趨勢,由於無數力量匯聚到支撐人類長期發展的領域,形成一個生生不息、持續發展的正向循環,創造真正的價值,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堅持了這個標準,時間和社會會給予獎勵,而且往往是持續、巨大的獎勵。

世界經濟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難以判斷未來。困難是一面鏡子,最好的反省往往都來源於此。每次危機出現,都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壓力測試和投資覆盤的機會,而最終是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將如何應對和自處。相信未來,擁抱改變,緊握創造價值的公司,相信這是長期結構性投資的機會。

2020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22.6%(同期恆指回報:-13.25%, 標普回報:+2.94%, A股回報:8.82%)。這個月主要的貢獻在於圓通速遞被阿里巴巴收購獲利120%,偶爾這種收穫雖然令到組合回報壓力大為放鬆,但亦可能導致自己變得急功近利,失去一種對巿場轉勢的敏感性。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裏,依然堅守分散投資、耕田及打獵的法則。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風險的情感與理智

在古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變化並不大,工業革命後,人們的生活突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相對於生存環境發生的變化,人類交流方式的變化更為巨大。剛在20年以前的2000,互聯網泡沬才剛爆破,令大家都對這摸不著頭腦的新生事物既愛之,仍然心存懷疑,時至今天,互聯網早已成為全世界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人的個人經歷可以被馬上記錄下來,並傳遞到世界各地,在不到三代人的時間裡,我們已經從一個連黑白照片都不多見的時代跨越到了一個彩色影像隨處可見的時代。一眾互聯網巨企正代表著全球範圍內的信息渠道,存在著巨大的改變社會的潛能。

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還有不少人對歷史是一簡單循環深信不疑,對舊經濟公司心存僥倖之心。其實世界早已改變,我們是否應儘早放棄世界輪流轉的邏輯思維,去面對未來恐懼:全球暖化、病毒、恐怖襲擊、中美貿易、地緣政治、國安法、狂印銀紙、美元爆煲、科網股爆破......在這些不同種類恐懼的不斷警告下,幾乎每一天都有人因為潛在危險的發生而受傷或喪命。我們是否應該害怕這些事情呢?情感告訴我們:是的,應當害怕。

關於風險的最重要發現之一,是我們高估了新聞報道中所報導事件導致下一個災害的可能性,而低估了没有出現在新聞節目中的事件的致命性。心理學家說那是由於我們的情感在觀看新聞,理智郤在睡大覺。簡而言之,情感騎劫了我們的理智,讓一般人的風險計算,或者嚴格上應該說是風險感覺,大錯特錯了。

美國聯儲局宣佈允許通脹「過熱」並超過2%,為自2012年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的最大一次調整。為避免出現通縮預期以及貨幣政策受到制約,以「平均通脹目標」提振市場的通脹預期,及保持目前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他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法國正式確認總值 1000 億歐元 的經濟刺激計畫,以對抗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其中包括一系列公共投資、補貼和減稅措施。這項計畫將撥出 350 億歐元用於提高歐元區經濟體的競爭力,300 億歐元用於打造環境友好型能源,250 億歐元用於支持就業。

有些信息要以正面分析,有些信息則需要以反面推理。結論是通脹升温、綠色經濟當道、內循環續命的機會率較高。2020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20.6%(同期恆指回報:-13.08%, 標普回報:+3.41%, A股回報:6.89%)。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中國巴菲特:誠哥和張磊

蘋果及Tesla玩分拆,Zoom公布業績爆升,兩個特殊狀況一下子將科網股的熾熱氣氛推到極致,短期無以為繼,這個星期進入回氣階段。最有啟示性事件應該是誠哥的資產變化,有份投資Zoom的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身家亦因而再暴漲,應佔Zoom股份的市值達到110億美元,更佔其身家三分之一,比他在長實及長和的持股價值還要高。


以他的位置,一方面會沽出成熟的中環中心物業,另一方面就買入完全未成熟欠缺把握的Zoom股權,眼光膽識都值得敬佩。兩個買賣雖然並非同時進行,但之間反差實在太大,令人一定要正視新經濟的威力。這個年代連誠哥都可以靠Zoom二次暴富,香港又沒有抽取任何資產增值稅,當然要好好研究股票,把握難得一遇的機會。看着新經濟狂潮擦身而過,蘇州過後無艇搭,日後心理更加不平衡。

要忍手不持倉,看似是對耐心的大考驗,長遠這才是生存之道。我們需持續追蹤市場,尋找潛在操作對象;不過條件未符要求時卻不應勉強進場。有能力不持倉,反映已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兼且有跟隨的紀律。成功的投資者,本質就是持續在風險回報比率吸引時,作出決策;不吸引時則維持空手。剔除不恰當的交易,雖不會在表面的數字上題示,卻是重要一步,也反映投資者本身的自信。

從2005年張磊從耶魯基金的David Swesen手中獲得2000萬美金, 至今他實現了年化收益率為約40%。作為對比,巴菲特過去50年的年化收益率為22%。

張磊的高瓴資本的第一個投資哲學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當你能夠做到正,做人、做事要正,你就能經得起各種各樣的誘惑與挑戰。人做事情就應該是 independent thinking,守正以後給了你用奇的空間,用奇之後是你能夠更好地守正。投資者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當你說自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你就有機會做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點就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克制不願錯失任何美好事物的強烈願望,同時又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機會。我們每天的功夫就是要把自己的這一瓢做得更大更結實更深,而不是整天壺裏的和桌上的菜都要喝掉吃掉。有這個哲學支撐就會找到the piece of mine,something you think make sense。

第三點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不在意短期內創造的聲望或利益,相信有共同理念的人終究會與我們合作。要低調,踏踏實實的做好投資,真正好的資源,真正好的投資人,好的投資項目會逐漸找到自己的。我們不用天天在外面講你做了多少項目,多高的回報,而是按照自己的商業計劃一步一步,按自己的時間,按自己的節奏去做事情。當自己做好這些後,最好的機會自然會來找你。這裏面會有一個selfmatch 過程,但會不會失掉機會?會的,但沒關係。

2020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25.6%(同期恆指回報:-12.39%, 標普回報:+6.07%, A股回報: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