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變化並不大,工業革命後,人們的生活突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相對於生存環境發生的變化,人類交流方式的變化更為巨大。剛在20年以前的2000,互聯網泡沬才剛爆破,令大家都對這摸不著頭腦的新生事物既愛之,仍然心存懷疑,時至今天,互聯網早已成為全世界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人的個人經歷可以被馬上記錄下來,並傳遞到世界各地,在不到三代人的時間裡,我們已經從一個連黑白照片都不多見的時代跨越到了一個彩色影像隨處可見的時代。一眾互聯網巨企正代表著全球範圍內的信息渠道,存在著巨大的改變社會的潛能。
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還有不少人對歷史是一簡單循環深信不疑,對舊經濟公司心存僥倖之心。其實世界早已改變,我們是否應儘早放棄世界輪流轉的邏輯思維,去面對未來恐懼:全球暖化、病毒、恐怖襲擊、中美貿易、地緣政治、國安法、狂印銀紙、美元爆煲、科網股爆破......在這些不同種類恐懼的不斷警告下,幾乎每一天都有人因為潛在危險的發生而受傷或喪命。我們是否應該害怕這些事情呢?情感告訴我們:是的,應當害怕。
關於風險的最重要發現之一,是我們高估了新聞報道中所報導事件導致下一個災害的可能性,而低估了没有出現在新聞節目中的事件的致命性。心理學家說那是由於我們的情感在觀看新聞,理智郤在睡大覺。簡而言之,情感騎劫了我們的理智,讓一般人的風險計算,或者嚴格上應該說是風險感覺,大錯特錯了。
美國聯儲局宣佈允許通脹「過熱」並超過2%,為自2012年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的最大一次調整。為避免出現通縮預期以及貨幣政策受到制約,以「平均通脹目標」提振市場的通脹預期,及保持目前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他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法國正式確認總值 1000 億歐元 的經濟刺激計畫,以對抗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其中包括一系列公共投資、補貼和減稅措施。這項計畫將撥出 350 億歐元用於提高歐元區經濟體的競爭力,300 億歐元用於打造環境友好型能源,250 億歐元用於支持就業。
有些信息要以正面分析,有些信息則需要以反面推理。結論是通脹升温、綠色經濟當道、內循環續命的機會率較高。2020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20.6%(同期恆指回報:-13.08%, 標普回報:+3.41%, A股回報:6.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