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美仁投資報告(18-02-2022) :戰勝低潮與逆境

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反覆跌市,港股正處於估值修復階段,美國增長股在通脹升温下已經近乎腰斬,加息縮表的日程提前打散了好友的信心,大升大跌的機會在這大環境下皆不大,維持波動的局勢已經形成,由於Game Rules改變,單靠分散投資及靠選股趨吉避凶上年開始做不到防守要求,因為之前好公司升得太多,反而成為套現的主要目標,而且跌勢逐步蔓延,次次以為守到,結果都是陷阱,正正打中自己這幾年累積下來的投資經驗的死穴。馬死落地行,現時趨勢在中美俄力持續下應該難以突破重圍,唯有參考轉型改用好淡並行的策略,擇善固執以回報為判斷標準。希望新一年走出困局,再上層樓。

在這通脹加息的大氣候下,選股有些新趨勢不斷增強 : 日常用品股勝過奢侈品股,硬件股勝過軟件股,復甦股勝過宅經濟股,巿場更偏好低波幅股。傳統股板塊如內銀、內險、石油股因為切合通脹加息的主題而成為當前大熱,表面上好像醜股大翻身,不過升勢是否可以持續,則要視乎通脹加息的發展進程。控制通脹一直是經濟學的重要主題,過去十多年雖然聯儲局2009年金融海潚以來一直此起彼落,但除了資產價格不斷飊升外,一直只聞樓梯響而不見通脹數字的縱影,一般的解釋是因為顛覆性科技創新帶來的破壞性創新,加快成本下降速度,壓低過時商品的價格。

歷史總是不斷在重覆,也不斷地在演進,上一次遊戲規則的改變主要係2009年由聯儲局主導的QE,拯救了危在旦夕的美國房地產及金融資產,但郤令到無殼一族痛苦不堪;再對上一次遊戲規則的改變應是由格林斯潘一連加息戮破了一個非理性的科網股繁榮,引致股巿樓巿崩潰。但這麼多前車可鑑在前,投資人的非理性行為是否不斷減少呢? 現實看來,其實剛剛相反不減反增,今次的利息環境改變會否借鏡2001年科網股熱潮那次經驗呢? 根據報章上的評論,大致仍停留2009年的經驗。這種偏差將是一次財富大洗牌。

由心理因素所驅動的價格波動,是所有資產巿場的共同本質,非理性繁榮現象永遠與我們息息相關,亦是一個智慧型投資者不能忽視的一個思考方式。




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美仁投資報告(31-12-2021)

2021年,全球疫情反覆無常、經濟高低起伏、通脹愈演愈烈;中港金融市場更是大起大落,昔日的價值股如地產、互聯網、生物醫藥、教育,甚至白酒,一個個被輪番重錘,與此同時,新生的力量也在蓬勃崛起,以電動車、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成功接棒,成為股市裏最耀眼的明星。

2021年,自己的心情亦是反覆無常,心情大起大落,投入股巿的投資的時間在下半年少了很多,但管理的帳戶郤多了兩個客戶(3月和5月),按道理上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有點算不太負責任。時代切換、新舊交替,是貫穿整整一年的主題。酸甜苦辣也好,喜怒哀樂也罷,身處當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社會民眾還是股市投資者,這一年來都經歷了太多太多。

對比年初,恆生指數累計下跌了14.16%,但如果對比今年2月份的高位,跌幅則高達26%,步入技術性熊市區間,距離去年大崩盤時的低位,也只差一個跌停。而高科技扛把子——恆生科技指數的跌幅更加慘不忍賭,距離去年年末蒸發33%,而距離今年高位,近乎腰斬。市場情緒依然相當緊張,跟隨covid的新聞忽上忽落。美股和美元仍然是相對強勢的市場,加上流通量大,在宏觀巿場仍是值博率較高。美股指數暫時回落的幅度仍是有限,不過頗多股票跌幅已經相當驚人中小型股嚴格而言出現了一次股災,動搖市場信心,所以樂觀之餘也需要審慎,唯有縮減注碼來應對目前狀況。其實每日穩步下挫的股份和巿場最令人絕望,因為時間拉得長,近期價位逐漸入腦,較難回復昔日水平,反而大上大落的話,蟹貨囤積較少,復原機會較高,在挑選目標博反攻時也要留意這一點。

經過震盪之後,市場波動會上升,注碼管理更加重要。要確保本身的心情,不會緊隨短期的走勢,否則隨時一時好一時淡,又買又斬,自行消耗實力。最好是揀定有信念的股份慢慢加,而又有能力承受較大的波動,是不必睇得太淡,卻亦不可以不切實際奢求大市迅即再次轉強。

2021年年度的最終的恒指回報為-14.16%, 穩健投資組合回報-15.3%,四年來的年化回報率為+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