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疫情反覆無常、經濟高低起伏、通脹愈演愈烈;中港金融市場更是大起大落,昔日的價值股如地產、互聯網、生物醫藥、教育,甚至白酒,一個個被輪番重錘,與此同時,新生的力量也在蓬勃崛起,以電動車、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成功接棒,成為股市裏最耀眼的明星。
2021年,自己的心情亦是反覆無常,心情大起大落,投入股巿的投資的時間在下半年少了很多,但管理的帳戶郤多了兩個客戶(3月和5月),按道理上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有點算不太負責任。時代切換、新舊交替,是貫穿整整一年的主題。酸甜苦辣也好,喜怒哀樂也罷,身處當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社會民眾還是股市投資者,這一年來都經歷了太多太多。
對比年初,恆生指數累計下跌了14.16%,但如果對比今年2月份的高位,跌幅則高達26%,步入技術性熊市區間,距離去年大崩盤時的低位,也只差一個跌停。而高科技扛把子——恆生科技指數的跌幅更加慘不忍賭,距離去年年末蒸發33%,而距離今年高位,近乎腰斬。市場情緒依然相當緊張,跟隨covid的新聞忽上忽落。美股和美元仍然是相對強勢的市場,加上流通量大,在宏觀巿場仍是值博率較高。美股指數暫時回落的幅度仍是有限,不過頗多股票跌幅已經相當驚人中小型股嚴格而言出現了一次股災,動搖市場信心,所以樂觀之餘也需要審慎,唯有縮減注碼來應對目前狀況。其實每日穩步下挫的股份和巿場最令人絕望,因為時間拉得長,近期價位逐漸入腦,較難回復昔日水平,反而大上大落的話,蟹貨囤積較少,復原機會較高,在挑選目標博反攻時也要留意這一點。
經過震盪之後,市場波動會上升,注碼管理更加重要。要確保本身的心情,不會緊隨短期的走勢,否則隨時一時好一時淡,又買又斬,自行消耗實力。最好是揀定有信念的股份慢慢加,而又有能力承受較大的波動,是不必睇得太淡,卻亦不可以不切實際奢求大市迅即再次轉強。
2021年年度的最終的恒指回報為-14.16%, 穩健投資組合回報-15.3%,四年來的年化回報率為+1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