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美仁投資報告 (2019-03-31)

恒指3月升了347點,上下波幅1218點,比起前兩個月來說,整體動力減弱了,有波幅没升幅,月中出現兩次慢升急調整,所以月中的時候被迫止蝕了大陸煤氣股港華燃氣、物業管理股綠城服務和5G競爭者ERICSOON,但個別股票如頤海國際單月升了40%,海底撈15%,蒙牛19%,安踏17%,因此組合回報有些意外收穫。雖然自己定下的另一個規矩是止蝕不止賺,但奈何巿場的表現實在太兩極化,導致自己的防守性心理作用出來,止賺了部份倉位,甚至把頤海國際和蒙牛乳業的倉位清倉,因認為飲食股雖然有口皆碑,且往績表現持續強勁,奈何始終不是輕資產行業,業務不能一下變得無限大,而且飲食潮流始終會老化,有地域性的限制,所以信念不如中國平安、港交所這些有些獨巿的輕資產公司,再加上自己仍然持有相對較為落後的海底撈,因此防守性心理再次超越理性的投資守則,維他奶在前的經驗,曾令自己多了一條留一手的守則,當時檢討理據是市場認受性增加,估值便會提升,當盈利和估值雙雙推動股價,是股價動力最澎湃的階段,所以策略必然是堅守陣地,甚至是加倉疊上去。今次再次在兩股中失去原則,同樣屬於「食」,組合繼續偏向審慎,孰對孰錯,謹此記下日後再檢討。

現在世界似乎都再不能以整體指數來判定市况,新舊經濟的輪動,令至少數新經濟的股份可以驟然上升,但整體指數的結構成分有太多的舊經濟因素在內時,這些股份如果疲不能興,指數就會停滯不前。這種情况出現就令致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大市是波瀾不興,但實況卻是暗濤洶湧,如果能夠擇肥而噬,其實也是大有可為。最重要是拋棄以往的成見,不要以為升市就一定是雞犬皆升,炒股不炒巿的年代,整體來說指數可以不升,但是部分目標卻可以暴升,只要找對了目標和機會,一樣可以圖利。

市場中現在已經出現了兩大陣營,就是「顛覆」和「被顛覆」。銀行這一類股份就成就了「被顛覆」的代表。另一方面,地產和收租股仍然保持強勢,最主要是息口較高和資產令人有信心。現在聯儲局突然變成鴿中之鴿,變相再次量化寬鬆。對這一類的股份來說,無疑是利好的消息。跟紅頂白永遠都是投資操作的要義,機會無處不在,問題是投資者能否趨吉避凶而已。

股市指數上漲會令人興奮,慢慢地忽略了基本因素,最近有評論指出美國債券孳息曲線倒掛沒有什麼大不了,距離衰退前仍有十幾個月,美股將再創歷史新高,更有評論認為壞消息已經全部反映,牛市已經重臨!但騰訊和吉利的慘痛經歷仍然瀝瀝在目,現階段仍需要做到攻守兼備。

展望4月的機會,3月流入多了資金令到組合的A股陣營更趨平衡,分散投資得來攻守兼備,策略亦可切合了2019的主題發展,暫時没有新的好壞消息,但組合回報有望藉這新資金而變得更穩健。保持冷靜,無謂扮勁估頂,沽空亦免問,細心聆聽巿場的聲音,根據之前的兩個2019主題執一執組合。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12.40%, 投資組合回報15.96%(港股17.71%,A股17.45%,美股8.78%)。

樓巿的周期比股巿要長得多,低息持續,對抗著經濟正加速兩極化,政府壓抑樓價的信念正在自我加強中,樓巿會否出現好像索羅斯的鐘擺效應呢?香港地產已持續上升十六年了,誰人都知無可能永遠上升,除非這個循環仍在前進中。那最後一根稻草本來可由中國在去年引爆,但托巿和操控巿的力量同時在中國領導層存在角力而未有發生「核爆」。美國在特朗普這地產商在位期間應該也難逆轉這低息周期,歐洲德國的經濟數據和英國的脫歐進程同樣存在暗湧,這或是一股不應低估的逆轉力。

2017年起組合年化回報率(R)   13.1%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R)   11.80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0.75R)  6.55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0.5R)   3.57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2%)   1.4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