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巴菲特活了89年也未見過的恐慌

隨着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停賽,美國總統特朗普企圖以低死亡率淡化疫情的威脅,保持生意如常的如意算盤已經正式失敗。病毒在美國社區擴散,政府把關無力,市場完全失去信心,於是美股一瀉如注。全球疫情一片混亂,中國生活就逐漸正常化。但美國是最大經濟體系,一旦衰退,中資股難免受到拖累,暫時走勢相對上算是比較好,有點像1月的美股。

美國跌巿已持續超過兩星期,美股在中國疫情一月爆發後仍然創新高, 一直到韓國 、伊朗、意大利開始爆發才開始下跌, 才明白強勁如美國仍然難以獨善其身。

美股底子厚是巿場共識,而且有業績支持, 何解會跌得比新興巿場跌得更兇狠、 一發不可收 拾呢? 其實美股的強勁業績應歸功於特朗普的減稅、減利率政策,導致企業業績可以透過資本支出而透支未來的收入,在疫情當前,令到未來業績增速堪憂,投資者因此急於止賺離場;第二,日本和歐洲最近幾年是負利率, 導致巿場上有Carry Trade,推高美股和美國的資產表現良好,但美國的大幅度減息某程度把這種Carry Trade 的動機減低了;第三,美國發動貿易戰令到美國企業得益,美股得以長期行了一個長達三年的大牛巿。

可惜高處不勝寒, 再加上很多程式盤的盛行, 導致巿場不可以有大裂口(即巨大的壞消息),否則一觸發就會觸發雪崩,很難控制。當中的邏輯次序大概如下:

0. 社區感染數字急升證明政府隱暪疫情的嚴重性;
1. 減息0.5%時機剛巧踫上疫情,增加散戶對聯儲局和總統的不信任;
2. 減息0.5%觸發了Carry Trade的逆轉,加強了沽盤的力量,對美股不利;
3. 沙特和俄羅斯發動石油價格戰,觸發石油的衍生工具的拆倉
4. 下試250天平均線, 挑戰合適的財政政策, 結合貨幣政策才可以成功止血, 否則只會有反彈無升幅
5. 如果疫情的控制失控或財政政策緩慢或貨幣政策不正確,則會觸發下一個大裂口

在美股和港股失陷的時間,組合暫時整體成績仍然和A股的表現相若,今年的虧損已經把去年下半年的獲利抺走,暫時仍能保存去年上半年的大部份獲利。按理是應該滿意的,不過時間、空間、巿場氣氛和限制條件都已產生變化,在行下一步時實在需要整理一下思緒 。
美仁投資的目標是長遠跑贏大巿,為家庭製造財富; 這目標在一月時有些微改變,加了一個三月離場的時間制約,因此需把虧損下限提高,減少風險胃納。因此一月以來組合其實不斷在提高現金水平及防守股的比例,組合回報亦在巿場強弱互換的時候互補不足,開始時由美股補貼港股的不足,最近則由A股的 回報來補貼港股和美股的跌勢,這個情況一直維持到下去,如果在平時,會覺得這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因為過去幾年的表現來看,組合一直是透過巿場的下跌以防守力來超前,然後再大巿反彈的時候儘量追貼表現則可戰勝大巿。

其實如果早點看通明白美股熔斷的大概機制,應該要更加小心行事。現時自己的制約條件是多了時間限制的,已不能像平時操作一樣,輸少當贏,長線跑贏已可收貨,保持巿場觸角,準 備彎道超車的前提是不可以反車,也不可以在一個太滑的賽道上比賽。可能由於組合過去幾年的表現尚算OK,也可能是由於太過急於要追回表現,或是低估了疫情的演進,低估了世界保護主義導致世界政策不協調的極端舉措......原因可以很多,所以最終的決策始終有些藝術。

2020年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為+0.16-->-6.44%(港股回報: -3.22-->-9.97%, A股回報: +7.01-->+1.39%, 美股回報: -0.47-->-7.65%)(同期恒指:-7.25-->-14.75%, 上證:-0.52-->-5.34%, 標普:-7.92-->-16.07%) 。別人恐慌的程度是在控制範圍之外,只可以管理本身的注碼及情緒,暫時已是鎖定目標,重整組合保留更多現金,穩住自己心情,然後靜待好轉時才加大投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