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資金泛濫,中國是其中一個主要受惠市場,籌碼夠多方法亦無所不用其極,本地消費市場大,亦有頗多增長故事可以講。反而美國政府對於疫情的處理手法,暫時令人難有信心,在此消彼長之下,資金可能主要流回太平洋的彼岸。過去一個多月,中資股整體表現遠好過美股,絕大部分人仍在半信半疑之間,甚至完全拒絕接受,代表現在仍不算太遲,一旦趨勢確認,可能會愈來愈急。半信半疑的人其實也有他們的道理,因為中國的消息一直半封鎖,而且全中國的注意力和支援措施主要在湖北省,偏偏中央宣傳仍是暫時除了湖北外,其他省份的疫情已開始受到控制,那末全國的力量和最高的領導的效果為何仍未能把重災區、源頭區控制?源頭仍未找到,控制豈可規劃,防治措施又如何落實及預期效果?簡單的解決問題方法領導人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們盤算著什麼導致出現不同的新聞和政策,這都會影響民眾的情緒和投資者的反應。所以,暫時中國能否利用今次疫情控制成為中美股市相對走勢迎來一個主要拐點,暫時仍然是未知之數,不過一個月來的走勢和其他國家的反應,牌面上其實相當明顯。
巿場資金泛濫,但企業及巿民欲因疫情變得口袋貧窮,政府在被迫不斷派錢,因為技術原因而豬多阻滯,另一邊箱也不斷地在暗暗地派錢去預備九月的選舉,政治的操作始終和巿民的感覺嚴重脫節,但又不能可以道理去解釋。最近翻看到一段在2015年積金局主席黃友嘉博士履新不久的建議: 提出容許退休前提取部分強積金供款用作首次置業用途這構思,這意味強積金的應用範圍可以在取消對沖後擴大,可以是急市民之需的做法,但是郤因擔心偏離退休保障的原意而被擱置了。
其實「先洗未來錢」這說法實在是斷章取意,因為單靠那強積金的供款和投資表現,根本是不能保障我們的退休生活,改革的需要其實已是燃眉之急,何解仍然一成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等待錯誤鑄成大錯才恨錯難返?根本資本巿場就是鼓勵我們應該要更好地規劃好自己的現金流,才可以令到自己的生活可以長期地維持一個相對平均的水平。我們最需要錢的時候其實就是年輕的時候,我們最需要錢的時候就是遇上天災人禍的日時候 - 現在。
改革相對複雜,可否以退休儲備作置業用途亦必有爭議,應否照搬新加坡那套更加可能是政治禁忌。但在巿面一片蕭條,不少打工仔被迫放無薪假或八折支薪,那強積金可否在這緊急時期以貸款形式由強積金中以低息或免息借出累算權益的一定比例,容許供款人以強積金累算權益作擔保或抵押,向銀行借錢作短期資金用途呢?好處是不需提取強積金,權益回報繼續滾存,但是同樣地增加借貸槓桿,當利率上升時還款壓力就增加。每月供款的部分或以額外供款作還款用。類似在儲蓄保險中借貸一樣,優點是退休儲蓄仍留在賬戶中並沒有用去,也可以繼續累積回報。強積金在退休保障上也應全面顧及市民對優質退休生活的期望與需要,可以特事特辦,借機變革。
2020年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為-2.47-->0.16%(港股回報: -4.03-->-3.22%, A股回報: +0.01-->+7.01%, 美股回報: -2.24-->-0.47%)(同期恒指:-7.31-->-7.25%, 上證:-5.57-->-0.52%, 標普:-8.54-->-7.9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