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中國今年最大挑戰是要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是中共制定了約20年的政策,能否切實達成,並如官方所說讓所有貧困人口都擺脫貧困,將受到檢驗。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在1月1日的社論講到:「決勝全面小康邁向新的征程......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全面小康,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意味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邁出關鍵一步。消滅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標榜「兩個100年目標」中的第一個目標,涉及中共對民眾的承諾和執政正當性,這項政策的提出,有其歷史的演進。「小康社會」是由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消除絕對貧困,脫貧也成為中共近年執政的一大重點,2020年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只可惜被新冠肺炎的疫情打亂了中共的陣腳。
何謂小康?1991年,中國官方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對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其中主要包括:人均GDP人民幣2500元;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公尺;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公尺;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成人識字率85%;人均預期壽命70歲;嬰兒死亡率3.1%;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等。此外,2002年的中共16大報告,還從經濟、政治、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等4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奮鬥目標,這些目標包括:實現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到2020年是2000年的4倍。在新冠肺炎肆虐下,習近平一錘定音 2020年經濟增長5-5.5%,現時Q1的結困為-6.8%,即未來三季平均要增長9%才有望達標。簡而言之,中國在出口備受壓力,私人消費在失業率上升下難有意外驚喜,下半年只剩下政府消費開支和投資總額有望展開一個爆炸性的增長,才能達成長官的目標。
GDP = C + I + G + (X - M)
特朗普競選時承諾要將美國經濟增長推至3%。2018年美國經濟增長2.9%,2019年增長2.9%,估計2020年亦將延續不達標的表現。但特朗普以經濟增長為主要競選口號,所以即使疫情仍未逝去,但一輪又一輪的貨幣及財政政策仍是接連推出。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聯儲減息兼重啟量化寬鬆措施,配合美國政府頒布撥款、延長納稅期限等財政應對方案。不過對疫情這類短期沖擊,寬鬆的財政支出和降息並非靈單妙藥,投資者更希望看到控制疫情傳播。疫情之下,美國經濟面臨的更多是信心層面的打擊。只有當疫情真正得到有效控制、信心得以恢復,消費者才敢放心出門消費,企業才有意願擴大生產和投資。若無法從源頭上根治“病因”,美國國內需求和實體經濟恐怕仍是有波幅没升幅。
這次疫情難以快速逝去,社會不會立即重建信心,回復正常生活,全球央行放水和政府派錢,對刺激股市有作用,但對經濟刺激作用有待考驗。經過3月大跌市後,剩下的是實力雄厚的持貨者,股巿不會等到清除所有不明朗因素才開始升,因為錢實在是太多,只要未來有春天,有些人唔介意等,成個世界至少多四、五萬億美金入場,資金泛濫下難以有全面熊市,基本因素生存唔到嘅公司,過氣嘅公司未無人買,適者生存下的公司則繼續乘風翱翔。
Universa Investments 創辦人兼投資總監Mark Spitznagel嘅旗艦基金第一季升了4144%,令一衆投資者嘩然!Spitznagel 的拍檔正正係在2008年憑着「黑天鵝」一書而聲名大噪的Nassim Nicholas Taleb,他倆一直提倡的尾部風險對沖法(tail hedging)。Spitznagel 分享他的投資之道為柔道術,柔道術是一種日本傳統武術,中心精神是避免對方的攻擊力量,並轉化為制服敵人的技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