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中央銀行發行電子貨幣

2019年鮑威爾在國會作證時談到Facebook推出的加密貨幣Libra是無法推進的,說其在隱私、洗黑錢、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穩定等問題將引發嚴重的問題。同一時期不同的場合,周小川則說Libra在一般的加密貨幣上做了兩方面的改善(有實際貨幣備存金和瞄準跨境業務),避免幣值的大幅波動和投機成份。兩大央行的迴然不同的見解表示全球化的新階段由促進貨幣全球化展開,由央行推出的電子加密貨幣絕對有可能成為全球主要流通的貨幣,Facebook 的天秤座(Libra)計畫後迫使許多國家認真考慮實施 CBDC 的必要性與急迫性,而許多金融科技公司已透過提供新的貨幣形式、新的付款方式企圖來改變市場。
原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悄悄在19年底在深圳和蘇州在運輸、教育、商業和醫療等產業,開發一些具有內置數字錢包的 SIM 卡及建構獨立的錢包應用程式。 經過小規模的測試後,剛剛宣佈由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展開廣泛推廣這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測試,在中國DCEP愈發接近出世的情形之下,給予央行們發行數幣靈感的區塊鏈卻似乎在慢慢被放棄,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課題組發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管理》指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與中央銀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衝突。中央銀行提供的支付服務不能離開集中式帳戶安排,需建立在中心化系統之上,這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相衝突。因此,目前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不同國家也發表了不同的研究報告,其中英國發表了《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Opportunity, Challenges and Design》,探討何將 CBDC 引入現有市場、如何用於儲存價值和日常交易,正式對 CBDC 的優勢及缺點進行評估。報告中提到,CBDC 可能可以透過特定渠道更有效的實行傳統的貨幣政策,且CBDC 這種基於區塊鏈的平台的穩定幣,能讓交易更快速、便宜且更具安全性,目前市場對這樣一種交易方式越來越感興趣。由於只有當個人和企業持有並使用它來付款時,CBDC 才會有用處。這表示著他們必須將部分資產從鈔票和商業銀行的存款中轉出,並以 CBDC 的形式轉為央行貨幣,因此必然會出現某種「中間化的過程」。而短時間內將從銀行存款轉移到 CBDC 的模式,也可能會對一般銀行提供借貸的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的DCEP央行數字貨採用「央行-商業銀行 / 其他機構」雙層運營體系,即央行先將央行數字貨幣兌換給商業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商業銀行或其他機構再將央行數字貨幣兌換給公衆,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繳納準備金。採用雙層運營體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面臨多樣性和複雜性;
(2)充分發揮商業機構的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
(3)避免風險過度集中;
(4)避免金融脫媒。單層投放框架下,央行直接面對公衆投放數字貨幣。和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相比,央行數字貨幣在央行信用背書情況下,競爭力優於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會對商業銀行存款產生擠出效應,出現強幣侵蝕弱幣的問題,影響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增加商業銀行對同業市場的依賴。這種情況下會擡高資金價格,增加社會融資成本,損害實體經濟。
定位於 M0 , M1、M2則依賴現有的商業銀行賬戶體系,避免對現有的系統的資源造成浪費。主要因為現有的 M0 (紙鈔和硬幣)容易匿名僞造,存在用於洗錢、恐怖融資等的風險; 第二,現時的電子支付工具無法完全替代 M0,仍基於現有銀行帳戶緊耦合的模式,公衆對匿名支付的需求不能完全滿足;第三,在賬戶服務和通信網絡覆蓋不佳的地區,民衆對於現鈔依賴程度較高。
中央銀行發行的電子加密貨幣無疑可捍衛國家金融主權,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提升金融監管效率,適應無現金社會發展,或打破支付行業壁壘,理論上亦能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但最難克服的問題始終將是交易數據每日由運營機構異步傳輸至央行,在保證央行掌握必要的數據以確保審慎管理和反洗錢監管的同時,央行數字貨幣將實現可控匿名,只對央行這一第三方披露交易數據,但民眾對央行的信任度郤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所有才有現時的多方機構互相制衡,互相監察的擁腫架構。唯有中國的舉國體制,才有望繼肺炎後,再次展示如何快速地把「最好的」東西送到人民手上,太平洋彼岸的對手在把天秤座打了下去又將如何如何出牌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