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這個星期開始在香港展開第三波的擴散潮,計算上個月底的限聚令逐漸放寬及兩個星期的潛伏期,因果關係算是吻合,應對措施也相對容易理解。但這次是多區一齊爆發,源頭仍未掌握到,相信這波疫情至少要擾攘一個月左右,才有望可以再次控制到五、六月的水平。計及美國及發展中國家的疫情仍未有真正遏止的跡象,難怪中國至今仍是鎖國自我隔離全世界,如果有哪一天也在中國發生下一波擴散潮,可能再次引起資本巿場的恐慌。從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傳播來看,讓經濟、社會完全恢複還需要一段時間。
由於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各個國家都推出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利息降到幾乎為零,流動性增加那麼多,出於流動性的考慮,美國和歐洲股市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當然,風險也越來越大,跟三四月的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由於疫情還在繼續,這樣一來,量化寬松和零利率政策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嚮都被往後推了。而在後疫情時代,在一個流動性極度充裕和負利率隨處可見的環境下,寬松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對金融資產尤其是股權資產特別有利,因為金融資產價格反應最快、周期短。
大家都想把風險降到零,但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資產,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在不同的資產類別之間做更多分散的安排以降低風險。分散投資是唯一降低相對風險的辦法,首先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投資期限做出理性的安排。等經濟進一步復蘇,人們的生活接近常態以後,增加出來的流動性會使得物價上漲更多。持續滯漲的話,對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就會帶來非常大的影嚮,他們的日子會比較困難。這可能是很多國家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截至目前,全球資本市場基本穩定,已經從底部反彈,恐慌時期已過。尤其是近期港股及A股跟隨美股大幅抬升創新高,資本市場表現出一定的韌性,隨著中國復工復產的推進,經濟也在加快複蘇,這對全球資本市場都是利好消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