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資,越來越領會到巴郡兩老巴菲特和蒙格的教導:「要在投資這些競爭游戲中取得優勢的正確方法便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即使是在放鬆的狀態中,也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它。將自己的優勢不斷強化放大,直到自己超越其他人。」當中的關鍵應是正確的道路和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漸漸發現學習和投資其實是一個發現自己的過程:我是誰?我的興趣是甚麼?我擅長甚麼?喜歡做甚麼事?顯然,自己對能帶給人類真正福祉的公司較有興趣; 對直接服務自己的公司股價表現較為敏感; 個人對未來偏樂觀,所以止蝕的操作其實比選股顯得更為重要;操作手段適合中長線,所以偶爾沾手期權企圖增加利潤往往變成適得其反。
投資是對未來的預測,然而未來在本質上郤是無法預測的,所以預測只是概率。因此,你能比別人做得更好的唯一方式就是儘可能地掌握所有的事實,並且真正做到知己所知、知己所不知,這樣才能提升概率優勢。投資的游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做自己。因為投資中多多少少總有一些零和博奕的元素,所以當你必須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個與自己個性相合的方式,並通過長時間努力取得優勢。當你買入時,必然有人在賣出; 反之亦然,所以我們有必要找到支撐自己決定為正確的理據。
經濟發展理論在2009年次貸危機時強化了「中國模式」,美英等國學者和百姓為此開始質疑西方「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及展開了意識形態競爭。這次處理疫情引出中美兩種經濟發展思路和政治制度的比較,未來經濟發展好壞會加深疫情和經濟政治化這些現象。中美都需要找到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經濟轉型思想和落實路徑。在全球治理體系日益碎片化和「無政府化」期間,重拾「中美共治」顯然不現實也不可能,但是兩國體量大且影響力強,在全球化深入民間生活的現實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中美鬥爭中獨善其身。身為投資者,我們需要認清這個「興風作浪」的「始作俑者」,專注力必須全在舵上,親近海洋,瞭解海洋,體會海洋帶來的恩澤與美好。「造舟追夢、揚帆鎮海」,必須擁有冒險胸懷,懂得堅持不放棄的美好願景,才有出海捕魚停船入庫時的滿足感。
2020至11月底的投資組合回報+30.4%(同期恒指回報:-6.56%, 標普回報:+12.11%, A股回報:11.18%),自2017年起的年化回報率為19.7%。10月底時接到一個邀請:打理家母的退休金,戰戰兢兢地接受了,組合比美仁組合需要更多穩建,最近兩個月的報告時間和自己的作息時間有點失去了紀律,其實單周的表現仍是有記錄和簡單檢討,但不同組合的操作是有點繁複,嘗試歸整提升了效率,希望在下年初開發報表工具進一步提升生產力。另外,美國總統選舉後的2021投資主題需要更新和尾部風險控制工具亦需要開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