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

一筆偉大的投資

2021年4月7日騰訊第一大股東Prosus宣佈減持1.92億股騰訊股份,約佔總股本的2%,總代價約1142億港元。但仍持有約29%的股份,現約值17000億。


2001年,Naspers(Prosus母公司)以2.6億元投資騰訊,2004年騰訊上市,直到17年後,2018年3月23日才減持第一筆,減了2%,當時承諾未來三年內不會再減持。三年後,2021年4月7日才宣佈第二筆減持。這20年裏,多少故事發生,多少驚濤駭浪,但她卻不為所動,一直持有。Prosus的暫時的總收益是18900億元,累計收益回報率為7132倍,年複合回報率達55.83%。這絕對是一筆偉大的投資。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筆投資,為什麼騰訊的大股東居然是一個南非的公司?


今天的騰訊如日中天,是中國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但在2000年,隨着用户不斷增長,對服務器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燒錢越來越多,讓初創期的騰訊陷於缺少資金、山窮水盡的困窘之中。最絕望的時候,騰訊賬上只剩1萬元現金。 為了生存下去,馬化騰及其團隊敲遍了當時互聯網大佬們的門,新浪、搜狐、雅虎中國、金蝶、聯想、TOM……,卻無一願意接手。騰訊的商業模式並不受主流的資本市場青睞,而且, 它實在太燒錢了。眼看着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就在這個時候,轉機出現了。


MIH(Naspers子公司)是一家總部設在南非的投資集團公司,是南非最大的付費電視運營商,無意中發現騰訊,以32.8%的股份,2.6億元成為騰訊的第二大股東。獲得投資的騰訊從此擺脱了資金短缺的困擾,在創業的第20個月,找到了願意為它的未來買單的人。


投資上帝下注的公司,除了眼光和運氣,還需要信仰。比中國人更看好中國,比創始人更堅信公司的前景。這是Naspers的運氣,也是騰訊的運氣。當初,如果不是Naspers的投資,也許,騰訊可能熬不過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寒冬中。


今年初股巿的一波狂風暴雨式的大跌,殺了不少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這樣的波動,歷史上上演過許多次,很常見,然而,無論多年之後看,投資者們卻仍是困惑和猶疑。這種情況下,要做好投資,類似於Naspers,一需要對手上公司的深刻理解,沒有這層理解,別人貪婪我恐懼,及別人恐懼我貪婪都是講就易做就難的。二需要信仰,投資就是投未來,無論有多麼深的理解,未來始終是不確定的,會有各種負面消息出來嚇唬人。而大多數的投資者,既沒有做好第一點的紮實功,也沒有汲取第二點的教訓,從而只能成為一個交易型投資者,高拋低吸,隨波逐流。


但一如Naspers投資騰訊,大錢從來不是來自交易。


騰訊被減持之後仍企得穩,過千億港元的股票能夠以配售價格範圍上限定價,印證市場需求甚殷,然後又有3年的安全期,而且前後兩次配售,作價升了大約47%,即是3年期年化回報率13.7%。以過千億港元計的項目而言,這個表現好到不得了。今次新聞變相提醒大家路遙知馬力,騰訊股王之名當之無愧,有機會可以趁低加注。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概述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實現統一公司稅率的主張,在經過川普的單邊主義時代後,此舉旨在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和對美國盟國的公信力。這稅務建議,標志著美國重返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牽頭與約140個國家進行的長達數年的談判,以就最低征稅問題達成全球協議,及開展數字稅收的潛在協議。這對美國巨企及美國經濟百利而無一害。


2021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3.4%(同期恒指回報:+5.3%, 標普回報:+10.6%, A股回報:+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