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美國的一家百億美元級別的對沖基金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爆倉掀起了金融市場的一場動盪。Archegos持有多隻中國科技股,並長期使用5-6倍的槓杆。因為中概股最近暴跌,Archegos部分倉位被強制平倉,相關股票紛紛暴跌,基金管理者Bill Hwang當天回撤超過100億美元,達到其淨資產的2/3,他創造了 「人類史上最大單日虧損」紀錄。
拜登在匹茲堡宣佈他宏偉的美國基建計劃。這份計劃中,包含傳統基建,還有各種綠色基建,體現了拜登政府的環保理念。另外也涉及振興製造業、加強基礎研究等方面的支出,總金額為2.35萬億美元,除了《就業計劃》之外,拜登還宣佈了重磅的税收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公司税由最現時的21%提高至28%;在此之前,2017年特朗普將美國的公司税税率从35%下調至21%。美國郁D就加稅減稅超過10%,彈性之大可是香港所不能想像的。可見大部分公司要不是債仔,便是早已把公司利潤分配到低稅率的地區如香港。
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每一屆美國政府都雄心勃勃地説要搞基礎設施建設,但都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地方政府並不隸屬於聯邦政府。不像中國,地方政府都隸屬於中央管轄,中央一聲令下,從行政管理再到錢、財、物、人都配備完整,基建就可以推進下去。不過暫時民主黨控制了參眾兩院,拜登能否像奧巴馬那樣再創奇迹,好像通過ObamaCare那樣通過BidenConstructions?否則,印出來的錢不能直接投入到基礎建設上,但企業的錢郤被額外的稅收影響了再投資的企圖,這種不怎麼有創造性的財政政策,就會浪費了美國先天獨有的貨幣政策的優勢。
最近朋友推薦閱讀「 大清留美幼童記」,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從上海港乘船出發前往美國。其後三年,1873、1874、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齡在10~16歲間)到美國留學。史稱「晚清幼童留美計劃」。計劃最强力的推動者李鴻章如此表述其目的:「求洋人擅長之技,而為中國自强之圖。」
150年以前,這批幼童遠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個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輕共和國,開始了他們計劃長達15年的留學生活。他們被分配到了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四十多戶美國人家中,快速適應著在美國的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越過了語言障礙,成為各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同時他們也迅速適應了異國的文化,脫去了長袍馬褂,活躍在各項體育運動的賽場上。他們是美國哈佛、耶魯、哥倫比亞、麻省理工的學生,他們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是鄰居,曾受到美國總統親切接見。十九世紀末,當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刻,他們恰好被送到了那場工業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當半數孩子開始了他們的大學學業時,大清國卻突然提前終止留學計劃,全部留美幼童被召回國。這批飽受歐風美雨熏陶的學子是中國礦業、鐵路業、電報業的先驅。他們中出現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回國後的這批西學所造之子歷經中國晚清政壇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
留美幼童的命運,離奇曲折﹔他們的故事,美麗憂傷。他們有一個永遠的名字:留美幼童。他們在自強運動迅速走向末日的時候,被安排成為目擊者,在他們剛步入而立之年,背負者巨大的歷史屈辱。
150年後的留英香港的命運和故事,似在默默重覆著那段離奇曲折、美麗憂傷的歷史:突然提前終止一國兩制被全面管治,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政壇鬥爭的炮灰,目睹了新中國的榮辱興衰。她將永遠有一個名字:香港回歸。
2021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3.08%(同期恒指回報:+6.17%, 標普回報:+7.69%, A股回報:+2.05%)。
Yr 2017 回報 | 127.7% |
Yr 2018 回報 | 97.9% |
Yr 2019 回報 | 126.2% |
Yr 2020 回報 | 153.0% |
Yr 2021 回報 | 103.1% |
2017年起年化回報率(R) | 120.0% |
預測20年回報倍數(R) | 38.26 |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0.75R) | 16.34 |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0.5R) | 6.72 |
定期二十年回報倍數(2%) | 1.49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