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通脹不通脹?

美國通脹、特別是核心通脹大超預期,加劇市場對於美聯儲提早收緊貨幣政策和對流動性的擔憂。而美聯儲官員的表態「淡定」,強調高通脹的暫時性,不急於調整貨幣政策,因為保持温和通脹根本就是聯儲局除了充足就業的另一個主要工作指標。


全球商品漲價有三個理由:需求恢復、供應受阻、貨幣寬鬆。


展望未來的一年,需求應該問題不大。主要經濟體疫苗普遍接種,疫情趨於改善,經濟保持復甦;美國的勞動力補貼將發放至9月,之後預計新基建法案通過並實施;中國受益於全球總需求的外溢,出口保持高增速,消費與民間投資自發修復,基建與房地產投資保持戰略定力。


未來一年的供應衝擊可能會多於預期。產能不足是當前全球通脹上行的原因之一。其主因在於遭受2018年以來逆全球化加劇和2020年新冠疫情的連續衝擊,全球出現了生產線關停、企業破產、投資意願低迷。今年以來OPEC+減產、美國雪災、蘇伊士運河堵塞、航運價格大幅上升、汽車芯片短缺、印度疫情反覆、美國就業意願下降、輸油管道被黑客攻擊等供應衝擊層出不窮。與其説是偶然,不如説是在脆弱的恢復初期,全球對莫名其妙的事件都過於敏感,有如大病初癒受不得小風寒。但目前為止總體方向還是好的,如果主要經濟體和商品供應國的生產能繼續恢復,那麼商品價格也就會進入供需同步修復但供需缺口收窄的狀態,通脹也會從劇烈的上升回到更正常的漲幅。


聯儲局自2007年以來一直以未能做到温和通脹而不肯收水。因此現在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美聯儲什麼時候收水。最終要收,但大家還是猜不到時間。美聯儲自己也處在尷尬的時刻,通脹起來了,就業還沒恢復,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因此我們不得不關注美國的通脹和就業,但聯儲局的預期管理已告訴我們至少在你2021年不會收水。比較起來中國的貨幣政策比較確定,没有2008年的大水猛灌,總量維穩,意在改革,資金價格在下行。當中的原因當然主要是美元仍佔全球儲備貨幣6成,貨幣政策的彈性較高,除了向前行外亦可以打橫行。


對於短期的投資而言,全球商品漲價和美國CPI會不會超過5%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聯儲認為這是不是暫時的。儘管存在爭議,也不管原因如何,目前為止美聯儲還是認為通脹只是暫時的,酒杯還沒有到撤下的時候,接着奏樂,接着舞。其原因一是美國二季度CPI有明顯基數效應,三季度應該會回落,拐點比高度重要;二是拐點過後的CPI高度現在還難以判斷,還要看美國供給恢復的情況。只是政策求穩,可以慢但不能錯;市場求快,可以錯了再修正。


直至2021年5月15日的穩健投資組合回報+3.47-->+0.01%(同期恒指回報:+5.39-->+2.83%, 標普回報:+12.03-->11.82%, A股回報:+0.94-->+2.23%)。三個投資組合半個月的表現都跑輸指數,響起了警報,執行了強制平倉早前企圖撈底的不爭氣的中燃氣、神水農夫山泉、物管北水新寵新城悅和環保料之王恒力石化,止賺了青島啤酒和復星旅遊。股巿調整和資產膨脹潮過去十幾年這種循環不斷重複又重複,組合中有些「核心」持股最近一段長時間未有表現的可能也需要減持或換馬。


這個年代每次調整完畢,資產膨脹潮又捲土重來,過去十幾年這種循環不斷重複又重複。重點在於保命以及堅持,只要不在低潮期間死去,又長期在戰的話,其實不難在資產市場中獲利。在牛熊並存的大勢之下,需要繼續堅持,卻不能用固有的戰術去迎敵。在通脹潮升温下,除了資源股和銀行股外,比較合適應戰的應該是有定價能力的消費品牌,CPI升得勁,代表企業夠膽加價,消費者亦可以承受,頂級奢侈品的定價能力最強,亦一向是股王,單位價格低廉的必需品,加價相對容易,譬如5蚊一件,加6%亦只是3毫,一般巿民未必太在意,而百分比幅度夠大,應該足以抵償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響,百物騰貴通貨膨脹,正好是加深食水的好時機,同樣值得考慮。


保守實力,戒急用忍是5月下旬的主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