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美國加息、中國疫情反覆,這三大宏觀變量繼續對全球資本市場形成複雜影響。板塊輪動明顯。價值板塊中,以資源、農業、貴金屬為代表的通脹主線,和以地產、基建、銀行為代表的穩增長主線,呈現輪番發力的局面。穩增長主線中的地產,接續通脹主線的煤炭,從底部大幅反彈。而消費電子、電池、半導體、軟件為代表的增長股仍然在「死貓彈」,是指數疲弱的主要原因。因為封城關係,遊戲板塊算是部分被步見到修復性機會的增長股。
在當前複雜局面下為實現穩增長目標,基建和地產變成不得不用的手段。具體節奏上,龍頭公司如中國建築及公路股的股價與訂單增加的預期同步,而等到經濟數據確認企穩就有望形成進一步催化。地產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在穩增長的訴求下,政策仍有進一步放鬆的空間,這個行業已逐步從需求邏輯轉為供給邏輯,市場龍頭在股價及國進民退的洗禮後仍有不少炒賣機會。
美中角力,俄烏衝突動搖現有全球化格局的已成定局。
對資源、農產價格的影響將不只侷限於傳統的週期因素。如果商品價格未來持續高位運行,有望再次引發一波週期板塊的beta行情。煤炭股算是自己一個提早下車的板塊,當初的判斷是煤炭是眾多資源之母,最便宜最低端的,雖然有一個反ESG的污染原罪,但因經濟持續不振,政府會放寛處理,對沖石油及天然氣的漲價與及下游發電企業的壓力。不過由於低估了俄烏戰爭的發展,當見到股價在高位的波幅增加了不少,由於過去幾個月有不少由獲利變成微利甚或虧損的交易,所以自己便急急獲利,以提升自己的交易勝率和盈虧比率,現在看來,以中國神華為例,自己在15元開始建倉,19元加倉減倉,24元離場,現價26元,已經錯失了10%左右的利潤。暫時股價未見下跌的趨勢,反而有越來越強的感覺,波幅仍在降低,煤炭的售價高企而政府不打壓,政府甚至呼籲要增加自產煤以減低輸入的需求。觀其央企的年報,黨意識的成份甚高,不能完全以純理性的分析,2022年的收入目標甚至比較2021年為低,完全是國進民退的「楷模」,投資者只能對她有短期的想法,不能有太長期的寄望,現時唯有保持耐性。
中國堅持清零的政策越演越烈,尤以上海為甚,這個世界工廠選擇的政策有幾多是基於政治因素,有幾多是基於經濟因素?由於早前他們不斷抨擊香港的假清零實共存政策,所以上海這波疫情的措施特別嚴厲,嚴厲到令內地人也受不住的感覺,媽媽話街巿的選擇供應少了很多,只剩下一些急凍的產品。李克強和習近平都分別到江西和海南視察,顯然是想製造一些歌舞昇平的新聞讓媒體報道,分散大家對上海的注意力,然而巿場接受與否?真的是一場没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大國之間、資本巿場間的博奕。
大格局「俄烏衝突、美國加息、中國疫情反覆」基調下,大國角力,TESLA算是聰明的,美國不濟時有中國的工廠救駕,中國的工廠在疫情一下關門大吉的時候,又有德國的工廠開張。没有反壟斷的指摘,也没有國家角力的排擠障礙,靠的是TESLA的技術和ELON MUSK的魅力?在資本巿場的推波撞瀾下,難怪公司的股價竟能在創辦人變賣股份及股份拆細再拆細的打擊下仍然矻立不倒。還有公司的發展可以如此堅壁清野嗎?Microsoft, Nvida, TSM嗎?
四月目標:提高勝率及提高盈虧比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