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從騰訊到維他奶

美股由於有對科技股的高位憂慮和地緣政治的擔心,高位有些回落,這和我的個人看法不謀而合,君不見大家把高科技捧到上天,覺得他好像冇所不能,能改朝換代,但TIM COOK 提醒我們或許不需要擔心科技帶來的衝擊,而要更留心被科技同化的人類會更可怕,他回想STEVE JOBS THINK DIFFERENT 運動,就是要把科技、藝術和人性結合在一起,才是一個真正改朝換代的革命家; MARK ZUCKERBERG提醒我們他自己並不太關心FACEBOOK的股價和用戶人數,他更關心的是如何把人類連接在一起,為此,他甚至要把公司的使命改變,原本為To make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變為 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 他留意到因為科技而令到soceity communities不斷減少,從而令到社會上互相關心的力量變得越來越薄弱,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變得越來越強烈,他為此而感到擔心,及需要作出回應。領導人的視野就是不一樣,把金錢利益放在一邊,那對社會的承擔令人覺得更吸引,騰訊的社會訴求回應是什麼呢?我個人覺得他們仍只停留在如何做得更大,對於社會價值和訴求,中國人最懂就是忽悠你一下。 

在人民網看到兩則新聞,一則是關於2維碼的付款問題日益嚴重,另一則是關於互聯網科技的監管問題,兩則新聞的報導都很實事求是,絲毫没有那種大陸人上綱上線的態度,正好給騰訊一個提醒。曾有人說過因為中國的道德包袱比較少,一些互聯網科技的應用速度會相比其他先進國家更快,諸如:電子支付、無人駕駛、共享車、網購等等。當巿場更在修正那種對互聯網科技有無限憧景的時候,我覺得會迎來一次比較深的調整,但究竟要講多久,才能讓那些金融界炒家明白呢?他們不明白,如果没有其他危機,那這不太現實的預期可能又會延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不過接力人民網,新華網也開始拼擊電玩的社會責任。代表政府這次是堅要做些事情,騰訊的股價壓力不容低估,公司盈利如果没有有所下降,怎能讓政府官員看到有成績呢?

以往對維他奶公司在於有個行家告訴我維他奶以往不思進取,在八十年代曾在油塘雄覇天下,但不敢向外走,所以業績一直没有做得很大。前天晚上在惠康看到維他奶推出了多了很多鈣思寶的產品,價格比一般維他奶的飲料貴了一倍,回家翻看了業績報告,有幾個觀察
  1. 大陸的巿場增長率一直上升,超越了香港,而他開始了拓展在澳洲和東南亞的巿場也有不錯的勢頭;
  2. 維他奶的確有他的獨特地位,至少我自己會覺得他總有些健康一點的成份,在香港屹立不倒,品牌力不容小覷,在中國大陸的巿場可享溢價;
  3. 他的地位有些像歐美的可口可樂,生活必需品,根據巴菲特的原則,他有很高的護城河保護利潤;
  4. 唯一看到的壞消息是儘管公司做得這麼大,仍有一單港交所的通告是由於生產機器有故障,導致在香港有段時間未能準時交付影響了營業額,這在現代工廠的管理層面上基本上是不可接受的,代表公司的管理質素仍有待改善。


基於以上分析,現價(15.6)購入一手維他奶作長線持有並觀察,大巿穩定後再決定增持。預計勝算和煤氣一樣穩健,增長可以更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