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2019主題1 -中國借鏡美股藉股巿創造財富

馬雲在2018年底的浙商會表示股價低迷,公司的日子不好過。中證監藉修改回購規管鼓勵公司回購支持資本巿場的正常發展,簡化了回購的決策程序,增加了庫存股制度,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的積極性明顯提升。由於自金融海嘯以來的低息和QE政策,巿場資金成本太低,美股企業2018年破紀錄擲逾1萬億美元回購股份,用以支撐股價向上,企業太着重股東利益,忽視員工薪金是否合理,會造成財富分配的重大不平均的問題。不少公司會在股價低迷時回購自身股份,既可提振股價,亦使市面上流通的股份數目減少,托高每股盈利,粉飾帳目,市場一般視為好消息。提振股價的效果只屬短暫,若公司基本面不佳,股價終會仍會下跌。且回購操作本質上等同以公司資金炒自身股份,某程度上是不務正業,但美股成功的「不務正業」經驗,A股正在仿效美股製造財富的方法,有望令到資本巿場的運作可以變得更有效率。

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以來,已有458家A股公司實施回購,累計回購次數509次,累計回購規模490.88億元,回購規模同比去年暴增864.40%,且逼近2018年全年規模。平保公司宣布A股回購方案,擬動用50億元至100億元的自有資金,通過上交所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A股。回購股份將全部用於員工持股計畫,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股東大會已審議通過的長期服務計畫。根據A股回購方案,回購A股的價格不超過101.24元。平保A股昨日收報69.25元。

注視: 持有大量現金,股價未致過份吹捧,但有回購計劃的優質公司例子:中國平安。

贏谷輸縮的打法,某程度是違反人性。一般人都會傾向鎖定利潤,蝕錢時加注博翻本,反其道而行。一味包拗頸是無法參透贏谷輸縮的奧義,問題根源在於操作的大前提已經是錯。趨勢是朋友,順勢而行炒爆為止,才是最容易的搵錢方法。當然要及早判斷趨勢的轉變,以及夠膽追市操作,都相當困難,反而逆市估頂或估底,永遠有一種吸引力。

其實炒股豐儉由人,不用每次都生死相搏。之所以去到29,000點還要驚死買貴貨,就是當初一直不夠膽追市買的後果。只要途中肯落一注,再追上去的心理壓力已經大減,還是無貨在手等股災的話,不如換個角度,想像一下對家的心態,這個浪坐住大把利潤,自然不怕守住甚至加注。將來當然可能會逆轉,但大前提必然是出現了關鍵變化,令好友贏家變得恐慌,未確認這個條件出現之前,其實不宜積極減注甚至做淡。

要賺到盡,原來就是不要妄想賺到盡。

金證和京東方的止蝕經驗讓我避過了兩隻股票的漩窩式下降,及早止蝕(金證和京東方在止蝕後仍然下跌了10%)。計起來還是有獲利,賺頭蝕尾仍然有賺,而且操作手段比較機械式,對沖了自己可能對個股的執著。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12.3% 投資組合回報12.1%(港股13.64%A股14.17%,美股6.64%)。下周續談2019主題2:消費兩極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