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板塊帶動大市向上,42只券商股全數升停板,中國式升市的表現真的非常誇張!券商股暴升,往往被國內投資者認為是牛市訊號。內地股巿在2月大幅跑贏港股和美股,單月上升了15%,同期港股上升了2.5%,美股上升了2.9%,今次內地股民撻着了,奈何自己的A股組合缺少了這輪升巿的動力版塊 - 證券和5G,所以縱使組合回報不過不失,幸好在比較高的現金水平下仍能追貼恒指的回報。
A股忽然發力上升,不少香港人的反應可能一味念念有詞:「上帝要你滅亡,必先要你瘋狂。」不會特別探討背後理由,總之心靈有所慰藉便算。過去一年多,資產恐懼症在香港迅速蔓延,畢竟貧富懸殊太厲害,泡沫爆破成為許多人的主觀願望。很多人以為股市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戰場,其實它是可以創造價值的「正和」市場,即使把握不到A股牛市贏得少,但A股牛市會產生連鎖效應,在其他市場的操作也會得益,例如中國消費市場可望水漲船高,海外品牌便有留意價值。
港股氣勢如虹,從低位已經大幅反彈,已經到了半年來的高位,「頂」究竟在哪裏,其實沒有人知道。從來市場的原則是「升市莫估頂」,一些「理智」的投資者,往往心中都有一把「尺」,已預先計算到哪裏是「底」和哪裏是「頂」,但卻通常來說都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因為市場的走勢,往往並不理性,只是有一個通則,就是順勢而行,才能無往而不利。通過計算出來的「頂」和「底」,往往是海市蜃樓、鏡花水月,並不可以作準。
投資最難是保持勝果,長線累積資產。最常見的死因是貪勝不知輸,在高位時放鬆選股的原則,一心跟隨資金流向投機取巧,到逆轉的時候,往往發覺市場忽然之間沒了深度,不想自我製造死亡漩渦,一時放棄紀律,鑄成大錯。有過經驗,自然要提防重蹈覆轍。自己加入證券股和5G股可能是犯上「貪勝不知輸」,希望保持警愓,利用自己新加的指示燈,股價從上一個高位回落8%即強行執行止蝕,希望可望改善上年没有執行止蝕的看病。投資畢竟不是副業不是娛樂,而是職業高手的較技,體驗到箇中的分別,選股技巧還是值得去磨練。
展望3月的機會,檢視2月現在的市况,只不過是市場開始重回正軌,由極悲觀的看法,漸漸地回到較為理智而已,因此現在看起來,其實也只不過是回到數個月前的價位而已,並不能算是「虛高」。但換句話來說,也並不能說現在是很便宜,要便宜的價位出現,就一定要市場有恐慌,現在市場將會恐慌嗎?恐怕不會如有心入貨的投資者所願了。那投資者就要適應市場的價位,再重新部署,不能再主觀地期望市場可以遷就投資者的願望,這只是一些無謂的奢想,是不切實際的空談。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10.8%, 投資組合回報10.8%(港股13.2%,A股9.8%,美股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