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負利率和加樓按息

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約19%至1.07萬億美元,七年以來首度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財長姆紐欽周四表示,當局正「十分認真」考慮明年發行五十年期國債,原因是可趁目前的低息環境,令華府降低債務融資開支,若市場有這類債券需求,當局會作出配合。Modern Monetary Theory的日子其實己經悄悄進行了嗎? 有自主貨幣的政府沒有財政赤字問題,任何財政缺口都可以通過發行貨幣解決。其實全世界都持有不少美債,誰也不想讓美元貶值,變相益左債仔美國,所以一日美元的地位未降低,呢位大佬都仍可以有恃無恐繼續發債。

索羅斯覺得特朗普為了2020的大選,將會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提掁美國股巿和經濟,提高自己連任的機會,把選舉利益置於任何其他利益之上。

歐洲央行周四議息後,出乎意料推出「無期限」量化寬鬆(QE),存款利率調低0.1厘。歐元匯價在議息後向上,某程度反映了巿場的反應是正面的。

全球都被逼到負利率,杞人憂天於事無補,代表了全球市場都不希望投資者持有債券,而是希望大家把錢拿去投資促進經濟,但全球又都寧願持有比較有保障的國債,而不願把錢投入風險相對較高的資本巿場。書本的教導是這時候已經持有債券或空手的投資者可以先等著,待股市往下走,就可以開始贖回債券,然後以定期定額方式買入全球股票型基金或ETF,等下一次景氣回升時,一定會看到不錯的獲利。實際的問題是A股3000 點早已俳佪了4年多了,是回升的時候了嗎?美股則一直持續上升了10年,那像樣一點的貼整究道是即將來臨,還是根本不需要來臨呢? 個人判斷始終是以選股和不同戰場對應這種混沌不清的大巿。

滙豐銀行調升按揭利率,實際按揭利率增至2.625厘,歐洲和中國已開始減息,美國聯儲局也將再度減息,香港大型銀行反其道而行,上調新做按揭息率,說是為改善「薄利」情況。我想真實原因是銀行看淡本港樓巿,希望減低對按揭巿場的依賴。時間巧合的是民建聯和一眾中資傳媒最近高調促請政府用《收回土地條例》興建公屋,不禁令外界聯想是否政府已有決定,藉此助「盟友」「成功爭取」。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的報告,曾指發展商持有約300公頃農地可以短中期內開發。此舉或與香港奉行的自由市場原則相違背,但只要政府「有地在手」,應對地產商才能有更大「談判能力」,才能把樓價綑綁香港人的深淵放下一條急救的女火繩索。這招一出,樓價、四大地產商和香港銀行業的前景的確要打一個折扣。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5.83%, 投資組合回報23.1%(單周港股25.45->24.97%,A股24.03->24.47%,美股22.35-->18.52%)。港股九月兩星期反彈超過1600點,由於組合的beta值太低,組合一度倒跌,至今只有約0.8%的進帳,想不到除了金礦股走弱,組合中在過去兩個月一直強勢的蒙牛、中燃氣、SBUX、創科、五糧液、MCD、MA、GDX也相繼轉弱,巿場好像上演一次強弱互易的戲碼。增長股雪崩式調整,弱勢股則轉強,這種升市是一直是自己偏防守性組合的噩夢,於是持倉輸,表現落後指數表現。美股因為至今仍在高位而未有明顯調整過,亦因為自己始終不太熟悉當地公司的財務報表,所以應變的能力是三個巿場中較差的,今周作了一些調整和檢討,希望組合回報不會在反彈巿中被抛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