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愉景灣的漂書站撿了一本書<<跑出全世界的人>>,作者
Phil Knight是Nike的創辦人,在24歳時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背著書包壯遊世界,思考人生, 最後決定踏上一條只屬於自己的道路,號召了一群與社會格格不入但聰明絕頂的怪咖,合力打造了獨一無二, 改變世界的新品牌、新文化。讀了這本書後,才深深明白美國並不是我們認識的創業家天堂,Phil Knight大半生都在負債的窄縫中活過來。了解每個勾所代表的創新、求生和勝利是多麼得來不易。他的信念、無人能及的毅力,他的成功、挫敗磨練了他們的智慧和愛,他的創業精神和遭遇的障礙,都是非常寶貴的心得。不過創業家的精神如何在創辦人離去傳承下去?公司股票會變成如蘋果、微軟那般更有價值,還是像香港那四大家族那樣垂垂老矣?不論如何,書中的幾個反思都甚值得我再三去思考,協助我更容易跳出眼前的困境。
1. 找志業,就算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去找就對了,假如跟志業走,疲憊會比較容易過去,絆腳石會成為燃料,高牆則會像是你壓根就感覺不到。
2.「你在衡量自己的時候,要看的是用你來衡量自己的人。」
3. 發現現今的學生比他那時候要聰明與能幹得多,但也發現他們悲觀得多。他們偶爾會懷憂喪志地問說:「美國會怎樣走?世界會怎樣走? 新的企業家在那裡?我們注定會是個使子孫的未來變差的社會?」
4. 斷垣殘壁反而造就了睿智,世界蘊含了無數未經開發的天然與人力資源,諸多的危機有不計其數的方式與手段可以解決,我們必須做的就是盡力工作和讀書,讀書和工作:大家都必須是叢林裡的教授。
5. 運動員要靠運氣,詩人要靠運氣,生意要靠運氣,努力不懈至闗重要,好的團隊不可或缺,頭腦和決心無比珍貴,但決定結局的或許是運氣,這運氣是道、理、智或法,是天意。
6. 要對自己有信念,但也要對信念有信念,不是別人所定義的信念, 而是你所定義的信念, 是信念在你心中定義自己的信念。
來到第三季尾,香港仍受內外夾擊。中美貿易戰升級,香港政治事件打擊本地投資消費氣氛和環球利率競爭性下調等等。環球經濟情況不明朗令不少投資者湧向債市,希望在動盪市況下透過定息債券獲取固定收入。可惜,大量資金流向債市,導致債券孳息不斷走低,甚至達至負數。股息高於債息,變相帶來另一個需把資金轉向「債券替代品」的機會,即防禦性較高和波動性較小的高息股,以在市場波動時作為緩衝。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2.28%, 投資組合回報22.62%(單周港股24.97--〉24.09%,A股24.47-->24.39%,美股18.52-->18.2%)。終於放棄了有獸性味道的CHWY,不動不彈的AXP和為了收息的中電,衣服住行和金融科技的選擇越來越少,但為了要賺取比巿場回報要高的回報,始終需要像Phil Knight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更接近目標 - 財務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