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此推算,在政府推行QE印銀紙時金價應該一直放塵,在巿場充份預期減息、QE、經濟增長疲弱、國家管治危機、通貨膨脹的現在,應該押注金,可是金價雖然由2004年一直上升至2012年,當中金礦股GDX更是領先在2012年2月開始下跌,比起金價在10月才開始下跌早了半年,但之後便掉頭回落了七個年頭,究竟期間有什麼一股力量在作崇呢?而不是繼續上升至QE在2018年才結束呢?
全球黃金需求的一成來自製造業,五成來自消費者對黃金飾品的購買,四成來自各國央行和全球投資者「對抗通膨」以及對貨幣資產的保值增值。三股力量共同決定金價走勢,但第三類需求是決定金價波動的最主要因素。
在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重高的各國央行,對美國沒信心,怎麼辦?各國央行就會持續買黃金。但假如美元持續走強則金價有壓力。黃金的流動性很大,投資黃金其實隨時可以變現,或是獲利了結,價格就會更加不穩定,這剛好和黃金的物理特性和我們的傳統智慧相反。金價的走勢就是這麼有趣,並不是簡單地對抗通脹,反而更似是對抗美元的最佳工具?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3.27%, 投資組合回報24.46%(rw單周港股23.91--〉25.45%,A股19.86--〉24.03%,美股21.05--〉22.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