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重新構建花錢的思想框架

基於上一輩的教導和自己的出身,自己對用錢一直有種罪惡感,有時候甚至很容易被「每天花錢喝一杯咖啡,而不把錢存起來投資,等於退休時倒了100萬落海」的標題警告影響。

數學計算其實是很簡單中學生的Geometric Sequence 數式,每天花費40元買杯咖啡,一年365天便是14600元,假設把這筆花費儲起來投資,假設每年回報5%的話,30年後,便已可累積了97萬,如果投資回報達到10%的話,更可累積財富240萬。很容易質疑自己的消費決定,製造不必要的焦慮,非常擔心是否有足夠金錢退休。投資有損固然對自己責備,投資有斬獲亦戰戰兢兢,希望儘量儲起起始資金去滾大為退休為家人做好預備。

2019年發生了太多事情令我不得不重新對花費的思想框架重新構建。

第一,金錢雖然重要,但每次一見價錢牌就警鐘長鳴,不是過活的好方法,別人的定價必然是有其巿場價值,自己必須學習他們的成功之道,有時候也需要親自去體驗,這體驗亦是投資成功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有目的」花費無需引發罪惡感,就能平衡消費與投資和儲蓄的需求。每次想花費於不需要但想要的東西,奢侈一番時,要準備相同金額,拿去投資,在別人的成功上分一杯羹,用自己的投資成果去奢侈一番。所有東西都可以買,只是「提早」了,需要額外賺取,能力有限下自然會衡量價值,究竟是否真的那麼想要,哪一樣想先要,是有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清費,是否值得獎勵自己。

第二,在平衡複利效應和獎勵自己方面,希望訂立一些簡單法則。當年投資回報扣除成本-基金費用後,50%留作再投資用途,10%撥為慈善用途,另外40%撥為喜樂基金,希望可多方平衡投資的最終目的。

第三,雖然標題新聞有時令人很有種罪惡感,但亦的確是一個很科學很實在的計算。隨著膨脹,錢會愈來愈不值錢,如果只靠存錢只會讓錢不斷貶值而已,所以必須要有更積極的作為。股神巴菲特曾說過:「對抗通貨膨脹的最佳利器就是自己的賺錢能力,其次是擁有一門好生意,如果不能找到幫你賺錢的事業,你將一直工作到死」。巴菲特這樣形容他的複利理論:「冬天從山頂上滾下雪球,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不是很大,但隨著時間的堆移,它會愈變愈大,並且能夠緊緊的連接在一起,而複利累積投資就和滾雪球差不多,很小的資金最後會得到很大的利潤」。所以保持組合回報高於巿場平均數或通脹仍是一要指標。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7.84%, 投資組合回報25.33%(十二至今月港股24.12—>25.67%,A股18.93—>22.93%,美股22.68—>25.50 %)。此刻身在太平洋彼岸,下次的文章便是2019年結了,年度的體會和明年的展望下次再分享。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9投資主題回顧與展望

2019年初時為組合的投資定了兩大主題(股巿造富、消費兩極),四個支柱(衣食住行)。臨近年結,實在應該重新思考檢討一番,作為2020的投資主題和支柱和操作手法參考,希望2020年可以做得更好。

2019主題1 - 中國借鏡美股藉股巿創造財富

馬雲在2018年底的浙商會表示股價低迷,公司的日子不好過。中證監藉修改回購規管鼓勵公司回購支持資本巿場的正常發展,簡化了回購的決策程序,增加了庫存股制度,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的積極性明顯提升。由於自金融海嘯以來的低息和QE政策,巿場資金成本太低,美股企業2018年破紀錄擲逾1萬億美元回購股份,用以支撐股價向上,企業太着重股東利益,忽視員工薪金是否合理,會造成財富分配的重大不平均的問題。不少公司會在股價低迷時回購自身股份,既可提振股價,亦使市面上流通的股份數目減少,托高每股盈利,粉飾帳目,市場一般視為好消息。提振股價的效果只屬短暫,若公司基本面不佳,股價終會仍會下跌。且回購操作本質上等同以公司資金炒自身股份,某程度上是不務正業,但美股成功的「不務正業」經驗,A股正在仿效美股製造財富的方法,有望令到資本巿場的運作可以變得更有效率。

注視: 持有大量現金,股價未致過份吹捧,但有回購計劃的優質公司例子:中國平安。

結果:上證2019年至今上升了19%。中國平安上升了40%。

2019主題2 - 貧富懸殊,消費兩極化

上年股巿出現一陣消費降級的風潮,一眾生活用品股應聲炒起,配合企業營收真的下降,大家開始擔心經濟從此陷入衰退期,當中的涪陵榨菜一枝獨秀,憑著兩元一包的產品逆巿創新高,風頭一時無兩。年底幾隻品牌股公佈業績,高級化粧品股Estee Lauder和Shiseido的營收再創新高,甚至揚言整年未感受到中國消費有收縮的危機,證明品牌有價。貧富懸殊不但在百姓生活中感受到,而且貧窮的百姓仍然心甘情願多付出一點去換取高品質和一份虛榮感,性價比挑戰不了一些神級品牌,注定股巿和巿民荷包一起走向兩極化: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公司有好的管理層,才能交到好的業績表現,而好的管理層,即使在逆境中亦有較佳的應變能力,可以令到公司跑贏同行,所以股價長期跑贏大巿亦是理所當然的,作為投資者的第三方,則應做好風險管理,在巿況開始逆轉之勢保留彈藥,輸少當贏,已是下一場勝仗的最強武器。

注視: 業務持續發展,股價未致過份吹捧的日常用品公司及名牌股:蒙牛、海底撈、UNIQOL、茅台、蘋果。

結果:蒙牛2019年至今上升了33.6%、海底撈上升了93.3%、UNIQOL上升了26.4%、茅台上升了93.2%、蘋果上升了85.6%。

這兩個主題幫助組合回報不少,再配合衣食住行的策略,總算是中美貿易戰、身體健康的噪音下的定海神針,但可惜除了中國平安、蒙牛和UNIQOL外,其餘三股皆因信念不足而而獲利不多,中途離場,難再入場,否則應該更高興才對。

贏谷輸縮的打法,某程度是違反人性。一般人都會傾向鎖定利潤,蝕錢時加注博翻本,反其道而行。一味包拗頸是無法參透贏谷輸縮的奧義,問題根源在於操作的大前提已經是錯。趨勢是朋友,順勢而行炒爆為止,才是最容易的搵錢方法。當然要及早判斷趨勢的轉變,以及夠膽追市操作,都相當困難,反而逆市估頂或估底,永遠有一種吸引力。只要途中不是清倉扮型,再追上去的心理壓力已經大減,無貨在手等回調的話,如果換個角度,想像一下對家的心態,這個浪坐住大把利潤,自然不怕守住甚至加注。將來當然可能會逆轉,但大前提必然是出現了關鍵變化,令好友贏家變得恐慌,未確認這個條件出現之前,其實不宜積極減注甚至做淡。要賺到盡,原來就是不要妄想賺到盡。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7.1%, 投資組合回報24.58%(十二至今月港股24.12—>25.30%,A股18.93—>22.62%,美股22.68—>23.83 %)。投資真是少數努力與績效可以完全不成比例的範疇。基本上世間所有範疇,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少有如投資,可以簡單至月供/平均成本法,然後不要「多手」,就可得到高於平均(雖然也不會是絕佳)的回報。專業人士花了苦功投入資本巿場之後的盲點是,其實不可能沒有偏見,一定是「確認」自己的看法正確,不可能輕輕放下。不少人損手不少,自己亦在投資初期踫過不少壁。知悉用力的極限,避免反過來受其影響,就是避免因個人的偏見和巿場鬥智鬥力的沮喪。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唯獨香港是不可取替

阿里巴巴在港招股,集資額約150億美元,集資完成後,港交所成為2019年度全球最高集資額的股票交易所。遙想當年,阿里巴巴一度在香港尋求上市,只是礙於「同股不同權」尚未通過,遂改往美國上市,一直相安無事,運作暢順。但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中興、孟晚舟等事件發生,曝露出中資企業在中美博弈時的風險,尤其是那些科技巨企,若單純在美國獨市交易,總有可能面對封殺。為免被美國封殺長期停牌,必須為這批為數眾多、已赴美國上市的中資巨股,北京明白必須製造一隻體積夠大的經濟「方舟」,作全體海歸逃難之用。

在可見將來,美國上市中資股必然陸續光榮回歸,百度、京東、拼多多、騰訊音樂等星光熠熠,不能盡錄。港交所主席李小加在阿里巴巴上市當日,更公然打開口牌,陸續迎接其他美國上市的中資股「回歸」香港,畢竟這樣的「方舟計劃」,就只有港交所能勝任。

基於香港金融市場的功能,港人實不應妄自菲薄,迷失在什麼「GDP只佔全國2%可以不理」的無知論述中。香港的獨特金融戰略地位,並不能由上而下的「打造」及複製,而且在國際關係,這台機器更多是1992年美國的《香港關係法》加持而成的,而不是香港參加了任何國際組織、或北京單方面定義所能落實的。否則一紙空文成立特區,北韓就有了美元特款機;或加入了世貿的小島,就是金融中心,國際關係就不用讀了。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2.5%, 投資組合回報23.7%(十二至今月港股24.12—>24.74%,A股18.93—>20.54%,美股22.68—>23.39 %)。12月15日被市場視為中美貿易戰談判的死線,若簽不成第一階段協議,新一輪關稅當天就會生效。市場現時取態審慎樂觀,好友佔優,卻不是太進取。無論結果如何,走勢都會有突破,延續近期以新聞主導、隨時升跌的形態。

不知不覺,2019年快要逝去,預備做年結報時,驚覺原來下半年的回報比起上半年大為收縮,初時指數下跌,組合力保不失,自我感覺良好;後來不同巿場的指數分開發展,組合憑著比較分散風險的注碼和個股,仍然保持不過不失的表現。但到了年結的這個關頭,檢討組合回報其實是應該做得更好,關鍵仍是止蝕的機制没有確實執行。其實自己早已為個設了高位回落8%即執行止蝕機制,在個股虧損10%即強制執行止蝕,但在選股信念、交易費用和滙率費用的制肘下,下半年自己錯過了幾次鎖定利潤的機會,錯過個股和板塊的強弱互換其實尚且說得過去,畢竟自己不是全職在監察巿場的變化,而且組合的個股未必可以反映個股和板塊的代表性,不過錯過整個巿場的強弱互換則有點自責,畢意組合的建立是以平衡為骨幹,以警號燈去防止信念和推論犯錯,可惜在警號燈處處亮起時不敢面對失敗是注定失敗的罪𣁽禍首,依然過份相信自己的選股能力是有點不自量力。

聖誕在即,謹祝聖誕快樂,新年進步。

適當控制注碼,穩住情緒,克服雜音干擾,自能有所成就。

Merry Christ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