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低落的通脹和增長,伯南克曾主張「直升機撒錢」刺激消費,即政府發行國債獲得財源,再以商品劵或者補助金的方式派發給國民用於購物等,以此刺激、激活消費市場。其手法宛如用直升機從空中撒錢而被稱為「直升機撒錢」。20年來,日本央行一直遭受批評。人們通常會說,日本的低增長和低通脹是因為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夠大膽,這就是學術界從日本的經歷中總結到的教訓。
可是2009年的金融危機過去後,全球長期正處在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大環境中,這種現象被稱為“日本化”(Japanification),可見曾經盛行一時的推薦政策或吸取的教訓已被印證不成立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擴張型的財政政策會幫助各國達成想要實現的經濟目標嗎?日本央行原行長白川方明就上述問題給出自己的思考。他認為,當前,讓貨幣政策變得有效的第一種機制是把未來的需求挪到現在,即借用今后的需求。這種做法是有效的,但最終明天也會變成今天。因此,我們不得不把後天的需求借過來,但後天也會變成今天。因此,政策有效的前提是經濟受到的影響是暫時的,但如果不是暫時的,那這種做法就不會奏效。
讓貨幣政策生效的第二種機制是,通過調整匯率,把外國的需求轉移到本國。這個辦法也有效,但同樣地,其有效前提是這個國家受到的經濟沖擊是獨特的,不能出現所有國家的匯率下跌的情況。在全球經濟受到沖擊時,日本受到的影響特別大,這是因為日本的利率處於全球最低水平。
量化寬鬆導致長期低利率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未來的需求會被消耗,利率自然會下降。貨幣貶值可能也會起作用,但不能所有國家一起貶值。所以,最終全球都會向零利率靠攏。在長期的低利率下,低效的公司會生存下來,那麼潛在增長率就會下降。因此,自然利率也會下滑,那麼央行就不得不跟隨自然利率的腳步,這是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機制。
基於中國的成功經驗,決策者和學術界現在都在呼籲實施擴張型財政政策。通過財政政策提前滿足未來需求更為直接,導致的債務增加主要是公共債務。在某種程度上,政府有更多的能力來償還債務,它可以使更多的需求超前。但本質上,財政政策的區別是借用的未來需求是民間需求還是公共需求。如果財政政策應用於生產性投資,那它可能奏效,提前滿足未來需求的能力最終都受到潛在增長率的限制。因此,提高生產率的措施極為重要。
日本曾錯誤地將通貨緊縮視為最重要的挑戰,並且在解決提高生產率的問題上進展緩慢。在此過程中,始終追求貨幣寬鬆。要想有序擺脫這種狀況並不容易。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更為有效,這反映出美元的主導地位。從長期來看,在全球范圍內這是一個“零和博弈”,但美國仍將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但隨著民粹主義的興起,解決諸如結構改革之類的根本問題非常困難。
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或者是應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在哪裡以及為什麼在這裡。但論及以上的日本化現象,全球或者真的只有中國和美國才是更有能力,更具先天的優勢去解決「生產力不足」問題的國家。
2019年至今的恒指回報為1.9%, 投資組合回報22.7%(十一月港股29.37—>24.12%,A股21.77—>18.93%,美股20.00—>22.68%)。市場對《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憂慮發酵,港股於期指結算翌日急瀉, 總結全月,恒指、 A股和美股分別跌560點(-3.2%),跌58點(-2.3%),升103點(+4.1%),展望十二月是跌得最多的反彈得更多?還是更應趁機押注有能力提升生產力的公司呢?信念的考驗需要智慧和紀律配合。
S&P HSI
Yr 2017 回報 127.7% 119% 136.0%
Yr 2018 回報 97.9% 93.8% 84.6%
Yr 2019 至今回報 122.7% 125.3% 101.9%
2017年起年化回報率(R) 115.3% 111.9%
預測20年回報倍數(R) 17.24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0.75R) 8.78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0.5R) 4.37
定期二十年回報倍數(2%) 1.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