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2萬億經濟紓困方案經特朗普總統簽字生效,金額相當於美國政府年度預算的一半,特朗普一直以股巿表現作為政績,今次終於可以巨額投資迎接美國面臨的經濟和新冠疫情雙重挑戰。特朗普政府從制訂到簽署時從没談到財政赤字或社會負擔,而聯儲局亦十分配合,似乎任何財政缺口都可以通過發行貨幣解決。但令人擔憂的是,儘管此項紓困金額及規模巨大,可能還不足以緩解美國由於新冠病毒導致各行各業停工所引起的經濟衝擊,而需要多幾輪的救巿方案。
對大部份人來說,若我們要買東西的話,就先要有收入,政府也一樣,在它支出前,先要有稅收,若支出超過稅收收入,則須舉債—這不過是基本常識。然而,這個常識似乎並不適用於有自主貨幣的政府。
家庭、公司以至地方政府的理財觀不能和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相提並論,前者是貨幣使用者,後者是貨幣的唯一發行人,基於這原因,政府收支是不會受財政約束的。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便在2005年的一場聽證會中「道破天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聯邦政府創造它想要的貨幣量,並將這些貨幣支付給某人。」簡而言之,一個擁有主權貨幣的政府既沒有違約意願,又可通過央行「敲幾個鍵」創造貨幣,破產的風險其實很低。政府稅收並不真的用來支付什麼,因為政府的支出其實先於收入。
這個新的經濟名詞或者會慢慢變成為主流經濟學- Modern Monetary Theory,大概幾大核心思想為:
- 有自主貨幣的政府沒有財政赤字問題,任何財政缺口都可以通過發行貨幣解決。說得極端點,即使一分錢稅不收,政府也是有錢運行的;
- 政府有義務實現零失業率,因為政府可以通過提供社會服務,增加工作崗位。基於第一點,政府沒有財政約束,因此沒有障礙完成這一義務。
- 如果出現供不應求,導致物價上漲太快,政府加大稅收力度或發債,吸回巿場多餘的錢去控制消費,平抑物價。
這和大蕭條時期的凱恩斯主義十分相似。其實全球央行在之前幾年進行了幾輪量化寬鬆,自從聯儲局在2017年開始縮表,白宮和金融界已經不斷叫苦反對,在疫情的幫助下大幅減息及再度推出量化寬鬆,代表巿場不但永遠收不回來的量化寬鬆政府印的錢,而且正在釋放更多的錢到巿場,這和MMT的第一點十分相似。不管這個理論站不站得住腳,但2008年由伯南克做過一次成功的實驗,特朗普亦正在重覆這個對世界其他國家不太道德的實驗。
總體仍然相信央行會接力出招挽救經濟,没有自主貨幣的國家被迫要為有自主貨幣的國家買單, 股巿有望走在經濟前面,個股適應整體世界經濟發展的能力差異令選股變得越來越關鍵,對執行能力差的公司心存僥倖是挑戰生態系統的正常發展,失敗收場機會更高。疫情終會過去,但過程中的創傷會否引起地緣政治的紛爭? 伊朗事件、中美貿易戰、中東油戰的勝方都證明了世界的真正大佬是誰。
1 則留言:
I like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about Modern Monetary Theory:
The "Modern Monetary Theory" is a superstition that seeks to overcome the scarcity of goods by abolishing the scarcity of money. MMT is to economics what astrology is to astronomy, alchemy is to chemistry and quackery is to medicine.
- Mark Valek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