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派錢,需要賺緊大錢的BigTech嘅支持的感覺。其實債息只
是眾多左右估值因素之一,公司發展前景一定更加重要,尤其
是債息雖然看升,最終的天花板未必太高。今次新經濟股之所
以跌得勁,感覺主要是炒得太高,一下子修正年初時的暴力升
幅,才形同一次「股災」。在氣氛轉差時曾想清倉冷靜一下,
但又怕反攻急勁,離場難以回頭,於是維持了一個核心組合,
保持有貨在手,即使自己分散投資控制注碼,沿途亦有減倉,
一樣陷入嚴重捱打狀態,中間過程仍有進退兩難的感覺,而且
長期債息看漲的前設和央行放水撐經濟的政策都没有改變。
市況急速變化,是最能理解自己的環境。舉例來說,醫藥股、水泥股和没業績的新經濟股只在核心組合中聊備一格,從經驗中參透出信念不足的問題。每個人和某些股份必定無緣,唯有在逆境之中,才真正體會到信念的強弱。不能虛耗在錯誤的固執,避免輪迴才是上策。另外,在跌市期間,亦可以觀察市場的喜好。
現在的挑戰確實相當大,因為純粹是估值收縮觸發跌市,而且散戶參與度前所未有之高,很難評估市場的情緒,唯有是且戰且走。股市不會永遠直線向上,日日印銀紙無痛發達只是幻象,否則不會有中年人還在乖乖辛苦打工。人性關係,最終投資成功的只是少數,但對比在股市中戰死,平凡庸碌老死更恐怖,一定要撇除收山的念頭,再想辦法一路保命,打好這場無限之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