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巿場的聲音-20221210

匯率: 日元持續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7-->139-->136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0.95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25-->6.96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1.47, 英國一年間由0.72升至-->0.90(12.5%)-->0.82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19460-->20689-->17164,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592-->1266。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47-->4.34%,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4.01-->3.69-->3.59%,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4.14-->3.57%,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30-->3.53-->3.21%,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0.25%,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78-->3.34%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3934,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3105-->3206,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740(-34%)-->14836-->18675-->19900。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80-->72,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5.8-->6.22-->6.31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732,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644,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16.72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後反彈至17.62-->19.61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1648-->1809,銀價創新高,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19.23-->23.68, 銅價開始反彈4.2一直跌至3.38-->3.38-->3.43-->3.91-->3.86元。


巿場方向:恒指5天在16971-->18675-->19900, M5, 17568-->18302-->19425,M10, 17809-->17935-->18863, M30, 16565-->16865-->17570.  標普5天由4000-->4071-->3934, M5,3994-->4029-->3954,  M10,3981-->4012-->3992,  M30, 3847-->3907-->3932。英國通脹10.1-->11.1%,利率2.25-->3%。美國8.5---->7.75-->6%, LT3.27-->3.27%,失業率3.7-->3.5-->3.7%,利率2.33-3.08-->3.08-->3.83%。

波動比例33-->51-->68/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天都有漲幅,49-->58-->66/72在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0天都有漲幅,11-->22-->28/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20天都有漲幅。

個股方面: 中港股巿及中國地產上周調整了一周後連續反彈了兩周,整體上升的軌跡已確認,交易者一般擔心升勢不能持續,每次再調整都可能是入巿的機會。美國股巿在聯儲局12月13至14口號開會,15號宣佈議息結果,前後應該會波動,雖然鮑威爾預示加息的步伐應該會放慢,但始終會繼續加息,所以巿場怎樣演譯決定了指數的走勢。鮑威爾表示最終利率將比預期高,鮑威爾發表言論後,市場預期美國今次加息周期的利率最高達5.05厘;聯儲局9月議息時預測來年利率最高為4.6厘。

佈局策略:Don't Fight Xi

二十大之後,習近平密集開展外交活動,過去一個月他會見超過30國領導人,目的是為自己創造一個更良性的國際環境,中國採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減少西方大國和其盟友間更多合作,美國在中東經營久、底子厚、利益大,但近期出現一些問題。中國在中東交流少,但空間大,趁美國收縮,而尋求更大的外交突破。中國最可能實現的是在現有能源交易之外,達成更廣泛的經貿合作;但如果在人民幣國際化、安全合作上有所突破,將為中國、美國、中東各國三方關係注入新變量。

誰可為中國和沙特的關係作個順水紅娘?幾乎唯港交所也。

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巿場的聲音-20221203

匯率: 日元持續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7-->139-->134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1.05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25-->7.02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夭)-->1.47, 英國嘗試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12.5%)-->0.81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19460-->20689-->16973,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592-->1282。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47-->4.28%,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4.01-->3.69-->3.49%,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4.14-->3.55%,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30-->3.53-->3.17%,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0.25%,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78-->3.34%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4072,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3105-->3156,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17740(-34%)-->14836-->18675。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80,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5.8-->6.22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760,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646,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17.65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後反彈至17.62-->19.49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1648-->1811,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19.23-->23.36,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38-->3.38-->3.43-->3.91-->3.86元。

個股方面: 中港股巿及中國地產上周調整了一周後反彈了一周,整體已呈現上升的軌跡,交易者一般擔心升勢不能持續。美國股巿在感恩節後指數仍然波動,通脹數據及就業數據都有改善,聯儲局鮑威爾預示加息的步伐應該會放慢。

巿場方向:恒指5天在16971升至18675, M5, 17568-->18302,M10, 17809-->17935, M30, 16565-->16865.  標普5天由4000-->4071, M5,3994-->4029,  M10,3981-->4012,  M30, 3847-->3907。英國通脹10.1-->11.1%,利率2.25-->3%。美國8.5-->8.3-->8.2-->7.75-->6%, LT3.27-->3.27%,失業率3.7-->3.5-->3.7%,利率2.33-3.08-->3.08-->3.83%。

波動比例33-->51/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天都有漲幅,49-->58/72在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0天都有漲幅,11-->22/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20天都有漲幅。

佈局策略:Don't Fight the FED

中國的防疫政策在香港金融峰會後正式逐步放鬆,美國的經濟從鮑威爾的報告中似乎問題不大,這可從標普指數看出來,個股的股災不代表美國的經濟有問題,選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多麼重要!香港的情況比較易預測,指數股災後就是龍頭公司覆甦的好時機,誰的跌幅更遲,反彈更快就是龍頭,牛巿不能估頂,唯有設定好止蝕機制,然後讓盈利去跑!

Returning to monetary policy, my FOMC colleagues and I are strongly committed to restoring price stability. After our November meeting, we noted that we anticipated that ongoing rate increases will be appropriate in order to attain a policy stance that is sufficiently restrictive to move inflation down to 2 percent over time.

Monetary policy affects the economy and inflation with uncertain lags, and the full effects of our rapid tightening so far are yet to be felt. Thus, it makes sense to moderate the pace of our rate increases as we approach the level of restraint that will be sufficient to bring inflation down. The time for moderating the pace of rate increases may come as soon as the December meeting. Given our progress in tightening policy, the timing of that moderation is far less significant than the questions of how much further we will need to raise rates to control inflation, and the length of time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hold policy at a restrictive level. It is likely that restoring price stability will require holding policy at a restrictive level for some time. History cautions strongly against prematurely loosening policy. We will stay the course until the job is done.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monetarypolicy/files/fomcprojtabl20220921.pdf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powell20221130a.htm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巿場的聲音-20221127

 匯率: 日元持續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7-->139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1.04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25-->7.17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夭)-->1.48, 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0.90(12.5%)-->0.83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19460-->20689-->16300,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592-->1165。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47%,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4.01-->3.69%,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4.14-->3.75%,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30-->3.53-->3.13%,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0.25%,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78-->3.60%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4026,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3105-->3101,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17740(-34%)-->14836-->17573。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76,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5.8-->7.33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797,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671,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18.13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後反彈至17.62-->19.31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1648-->1755,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19.23-->21.65-->21.48,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38-->3.38-->3.43-->3.91-->3.63元。

個股方面: 中港股巿及中國地產在波動中的一片沈寂。美國股巿在感恩節前夕指數仍然表現持續反彈。

巿場方向:恒指5天在17992升至17573間震蘯, M5, 18051-->17568,M10, 17317-->17809, M30, 16428-->16565.  標普5天由3994-->4026, M5,3963-->3994,  M10,3915-->3981,  M30, 3795-->3847。英國通脹10.1-->11.1%,利率2.25-->3%。美國8.5-->8.3-->8.2-->7.75%, LT3.27-->3.27%,失業率3.7-->3.5-->3.7%,利率2.33-3.08-->3.08-->3.83%。

波動比例33/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天都有漲幅,49/72在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0天都有漲幅,11/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20天都有漲幅。

佈局策略:交易者在挫折期,經常會作出情緒化、衝動的買賣。但經常不等於每次,總有一些情況,是仍能保持理智、操作得宜。回顧這些案例,就變得相當重要:原因是注碼、倉位規模不同?還是交易的組成部份不同?總之能讓問題不出現的,就是解決方案的核心。

交易者可能發覺,每當他先對戰友分享交易點子,又或聆聽他們的策略,之後操作時可以做到比較「手緊」,避免進入不甚值搏的邊緣交易。如此一來,該交易者可能發掘到自己的長處,在於整理人與人之間的資訊源,及社交能力(享受與別人合作,互相支援)。

交易者其實有可能早已局部成為理想中的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盡在沒問題的「例外」那一面。只要尋找出來,不停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操作,自然會愈來愈接近理想。

中國房地產反底,新經濟股及港交所隨著中國選擇重新開放而受惠,醫藥股及煤炭股的可持續強勢可算是自己最近的没問題的「例外」。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巿場的聲音-20221119

匯率: 日元很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4-->147-->140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0.97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25-->7.12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1.50, 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0.90(12.5%)-->0.84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19460-->20689-->16555,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592-->1200。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53%,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4.01-->3.83%,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4.14-->3.93%,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30-->3.53-->3.27%,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0.24%,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78-->3.64%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3965,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3105-->3097,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17740(-34%)-->14836-->17992。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89-->80,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5.8-->6.37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830-->802,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657-->667,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16.5-->17.80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至17.8-->18.7-->17.62-->20.07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1648-->1752,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19.23-->21.65-->20.98,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38-->3.38-->3.43-->3.91-->3.64元。

個股方面: 中港股巿及中國地產一片死雞彈。美國股巿雖然有科技巨頭的差劣業績季績,但指數仍然表現有所反彈。

巿場方向:恒指5天由17325升至17992, M5, 16788-->18051,M10, 16332-->17317, M30, 16371-->16428.  標普5天由3992升至3965, M5,3902-->3963,  M10,3842-->3915 M30, 3766--3795。英國通脹10.1-->11.1%,利率2.25-->3%。美國8.5-->8.3-->8.2-->7.75%, LT3.27-->3.27%,失業率3.7-->3.5-->3.7%,利率2.33-3.08-->3.08-->3.83-->4.14%。

波動比例: 

佈局策略: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巿場的聲音-20221114

 匯率: 日元很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4-->145(+37%)-->147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1.00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11(+10%)-->7.25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1.56, 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0.90(12.5%)-->0.87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20000-->19460-->20689,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312-->1592。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31-->4.41%,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3.89-->4.01%,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3.85-->4.14%,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12-->4.30-->3.53%,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0.24%,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91-->3.78%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3901-->3993,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2915-->3105,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17740(-34%)-->14836-->17872。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88-->89,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5.8-->6.06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830-->815,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679-->657,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16.5-->17.93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至17.8-->18.7-->17.62-->19.61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1648-->1766,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19.23-->21.65,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38-->3.38-->3.43-->3.91元。

個股方面: 中港股巿及中國地產一片死雞彈。美國股巿雖然有科技巨頭的差劣業績季績,但指數仍然表現有所反彈。

巿場方向:恒指5天由16161升至17325, M5, 16788,M10, 16332, M30, 16371.  標普5天由3770升至3992, M5,3902,  M10,3842 M30, 3766。英國通脹10.1-->10.1%,利率2.25-->3%%。美國8.5-->8.3-->8.2-->7.75%, LT3.27-->3.27%,失業率3.7-->3.5-->3.7%,利率2.33-3.08-->3.08-->3.83%

波動比例: 6-->68/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天都有漲幅,15-->71/72在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0天都有漲幅,9-->19/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20天都有漲幅。

佈局策略: 31/10龍湖這間優質民企單日跌了30%,令我有一種感覺不救龍湖便整個房地產巿場,以至整個中國股巿皆倒蹋的危機,所以當天便大舉入巿博見底反彈。雖然後來證明判斷正確,可惜自己在當晚驗證龍湖的消息面的真偽時,因為龍湖老闆吳亞軍這個創辦人辭職而對見底反彈有所保留,第二天龍湖有些回彈便止賺離場,錯過了後來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報復式反彈,亦間接令到自己的翻身的機會錯過了,港股15000又只能成為回憶。季度業績潮到了,大部份美股的業績皆不佳,META更裁員10%1萬多人,美國中期選舉過去了,民主共和各控制一個議院,没有事前預計的紅轉藍破腳政府出現......講佈局策略,仍需要積極做功課怎樣放棄更多中國巿場,擁抱更多美股,怎樣善用期權工具在波動巿的雙邊獲利。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巿場的聲音-20221030

匯率: 日元很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4-->145(+37%)-->147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1.00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11(+10%)-->7.25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1.56, 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0.90(12.5%)-->0.87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20000-->19460-->20689,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312-->1592。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31-->4.41%,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3.89-->4.01%,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3.85-->4.14%,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12-->4.30-->3.53%,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0.24%,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91-->3.78%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3901,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2915,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17740(-34%)-->14836。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88,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5.8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830,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679,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16.5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至17.8-->18.7-->17.62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1648,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19.23,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38-->3.38-->3.43元。

個股方面: 中港股巿一潭死水,中國地產一片哀蠔遍野。美國股巿雖然有科技巨頭的差劣業績季績,但指數仍然表現有所反彈。

巿場方向:恒指5天由15976跌至14863, M5, 15190,M10, 15848, M30, 17037.  標普5天由3769升至3901, M5,3839,  M10,3770 M30, 3720。英國通脹9.9-->10.1%,利率2.25%。美國8.5-->8.3-->8.2%, LT3.26-->3.27%,失業率3.7-->3.5%,利率2.33-3.08-->3.08%。

波動比例: 62-->6/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天都有漲幅,20-->15/72在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0天都有漲幅,9/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20天都有漲幅。

佈局策略: 嚴重低估了20大的變化,其他一切都變得渺小(OPEC決定大幅減產,俄羅斯自我宣稱勝利,英國上演了一場經濟政策鬧劇。季度業績潮到了,美國中期選舉臨近了,盈利下調已變成常態......講佈局策略,先要積極做功課怎樣放棄更多中國巿場,擁抱更多美股,怎樣善用期權工具在波動没得升的大巿中獲利。

回到起點:聆聽巿場的聲音

要很專心,才能聽出端倪
要很細心,才能找到蛛絲
要很用心,才有歐化回報
要很紀律,才可成功退潮

投資真的需要專注

才開始重新投入專注,又再受到新一輪的挑戰,是否我該有些取捨?
從没信手拈來的甜果,魚與熊掌永遠不能兼得,這個大趨勢真萬聖!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需要平和地接受損失及面對政治現實

恒指在中國政治和美國加息的陰影下一直尋底,對於投資者的耐性確是一大挑戰,隨時一鋪清袋無仇報。自己今年一再提醒美國的加息趨勢會比一般人的認知更堅定,但郤低估了中國政治整肅比所有人估計的都更頑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可以在逆巿中尋找奇耙的能力,又錯誤地把止蝕盤移走,以免重覆止蝕累積虧損,結果證明全都是錯誤的。

投資者失去紀律的結果真是恐怖,壓力之大竟然選擇逃避,但逃避又豈是上策?還是要重温一下止蝕盤的執行紀律。 

「盡早止蝕;讓利潤滾存」是市場參與者的老生常談,但卻只有很少人付諸實行。財經作家Jason Zweig近日文章引用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根據一家國際經紀商提供的數據,選出19萬名使用止蝕盤的交易者,追蹤他們下單的習慣。結果發現近四成時間,交易者都不讓止蝕盤發揮功效:每當價格跌至接近預設的止蝕位,他們就會手動取消該指令,或推移至更低水平。價格愈跌愈多之際,他們推移的距離愈大。

止蝕難以執行,因為交易者往往將損失與自己的能力掛鉤,錯誤地認為某次止蝕後,自己便成為失敗者。與此同時,該資產止蝕後的走勢,也讓交易者牽腸掛肚,如果拋售後價格隨即見底反彈,容易構成心理上的二次傷害。倘若好死不死換入的新對象不升反跌,或跑輸原有持倉,更加是三次傷害。凡此種種,都令交易者留在原地未能下手。

Zweig參考撲克好手Annie Duke新作《Quit: The Power of Knowing When to Walk Away》的說法:要平和地接受損失,需要預先規劃。我們對於拒絕離場、放棄,有強大的偏執,當事實與感覺互相違背,我們會找方法無視現狀。

Duke的做法是預先設定「處決條件」(kill criteria),以判斷是否需要離場。處決條件指一項持倉需要符合事先同意的條件,否則便需要沽出。例如交易者認為某項資產可對沖通脹,「處決條件」可能設為:如通脹向上,而我的持倉下跌,意味自己看法有誤。所以如果通脹高於5%,而損失多於X%,我就要賣出止蝕。

設定甚麼作為處決條件,是交易者的自由。不過一經決定,則不能途中隨意修改。相比在波動市況中臨時起意,取消、更改止蝕,心態平靜時事先想清楚,可讓自己心服口服的「處決條件」,能妥善執行的機會較大。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牛巿會在悲觀中誕生

匯率: 日元很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4-->145(+37%)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02(+19%)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7.11(+10%)兌換1美元。澳元亦弱,一年間由1.37升至1.55-->1.57 (+13.1%), 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0.90(12.5%)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20000-->19460元,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1312元。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4.31%,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3.89%,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3.85%,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12-->4.30%,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0.24%,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1-->3.91%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3639(-20%),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3024(-19%),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17740(-34%)。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93(2022-Sept),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6.6(2022-Sept)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883(2022-Sept),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683(2022-Sept),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16.8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至17.8-->18.7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1702(2022-Sept),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16(2022-Sep),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38-->3.38元。

個股方面: 消費股和資源股仍然強勢,科技股和金融股似乎有點反彈的苗頭。藥業股和地產股仍然一潭死水等待𥌓光。

巿場方向:恒指5天由17200升至17775, M5, 17628,M10, 17620, M30, 18693.  標普5天由3678跌至3639, M5,3727,  M10,3688 M30, 3850。英國通脹9.9%,利率2.25%。美國8.5-->8.3%, LT3.26%,失業率3.5%,利率2.33-3.08%。

波動比例: 62/72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天都有漲幅,20/72在恒指成份股在過去10天都有漲幅,16/71恒指成份股在過去50天都有漲幅。

佈局策略: 下周A股開巿,開巿前OPEC決定大幅減產油價立即大升10%,俄羅斯完成烏克蘭佔領地區的入俄公投,自我宣稱勝利對於戰爭的局勢發展是有利的,英國上演了一場經濟政策鬧劇,在通脹的陰影底下減稅,後因巿場反應過敏又撒回部分政策。季度業績潮到了,美國中期選舉臨近了,盈利下調已變成常態......要講佈局策略,或許要先提醒自己的交易紀律。

市場變化對心理、情緒和行為的影響可分可控與不可控的事物,大部分我們談及、讀到、聽到和看到的題材,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

不受控的範圍,計有:(i)市場。大部分投資者的操作規模,在市場中實屬九牛一毛,對其不構成任何影響,市場也不會理會我們的存在與意見,自有其方向。(ii)經濟:數以億計的人口中,個人的行為更算不上一個統計誤差。我們的做法與想法,在通脹、利率或聯儲局的政策面前,同樣不存在任何影響。(iii)企業盈利、市場消息也一樣。(iv)市場出現的波動和跌勢,我們亦無從掌控。

受控的範圍,則有:(i)個人組合:大家可建構足夠堅實的組合,抵禦控制範圍外的跌市、經濟衰退。雖然沒人能找到完美的配置,起碼能捱過低潮。這意味投資者要定義自己舒服的曝險水平;充份分散於不同的資產類別、地區。(ii)財務計劃:理財目標、為何投資當然受個人控制,亦有助定時檢討至今的進程。(iii)儲蓄:生活水平與能存下多少金錢,作為日後資本,是少數個人能掌控的項目。(iv)稅負、費用與開支的有效管理是另一項。

當中最值得受控的是自己的行為。如果交易紀律處理得宜,長線而言應有不俗表現。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投資周記重新啟動

人生總有些波折,相比起人際關係的問題,經濟的問題郤是有邏輯得多,但有些邏輯遇著某些時機郤有未必可以派上用場,甚或因為時機問題根本不存在普通邏輯。自己過去一年的低潮比較漫長,要重新啟動,實在有必要先由一個TOP DOWN形勢分析,才可以從BOTTOM UP找尋投資機會。


匯率: 日元很弱,一年間由105升至144(+37%)兌1美元,歐元亦很弱,由0.84升至1(+19%)兌1美元,人民幣由6.5升至7.1(+10%)兌換1美元。英國使出大幅減稅增加國債的手段導致英磅急跌, 一年間由0.72升至0.90(12.5%)兌1美元。BITCOIN由68000元一直下跌至20000元, ETHE由4800元一直下跌至1300元。


債券: 二年美元國債由0.26%一直升至4.27%, 十年美元國債由1.33%一直升至3.83%, 三十年美元國債由1.67%一直升至3.78%, 十年英磅國債由1.04%一直升至4.12%, 十年日本國債由0.06%一直升至0.24%, 十年澳洲國債由1.7%一直升至3.9%


股巿: S&P由4500一直下跌至3600(-20%), 上證由3700一直下跌至3000(-19%), 恒指由26000一直下跌至17200(-34%)。


能源: 油價由80元升至12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80(2022-Sept), 天然氣由3.6升至9.6(2022JUL), 最近又輾轉跌回6.8(2022-Sept)


農作物: WHEAT由700元升至1340元(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900(2022-Sept), CORN由500元升至830元(2022-APR), 最近又輾轉跌回680(2022-Sept), RICE由13元一直上升至17.1元,糖價由19元一直偏弱至18元。


貴金屬金價一年間由1700(2021-Sep)升至2000(2022-Feb), 最近又輾轉跌回1670(2022-Sept),銀價一直偏弱,由22(2021-Sep)一直跌至19(2022-Sep), 銅價由4.2一直跌至3.4元。

個股方面/巿場方向/波動比例/佈局策略容許下篇再分享現時的看法。 回顧今年的操作過程中,表現與預期出現落差。箇中原因比往年複雜得多,所餘的月份不多,只可儘快收拾心情,積極尋找可行的處理方法以保障今年的表現。

1:預期超越現實

在交易的成長途中,嘗試走捷徑,縮短學習過程、太快冒上太高風險。由於急需賺錢,未有讓自己走完整個學習曲線,開發技能、儲存經驗。所有以表現決勝的界別,如運動、音樂、演藝,都不存在數月即成的速食技能。投資亦應聚焦於學習與自我發展,沿途持續給自己評分,而不是單求盡快到達終點。

2:市況改變

分析交易紀錄,發現兩大問題:一是手法以造好為主,二是傾向超賣逆勢操作。這類做法在近期出現的大跌市、極端波動趨勢市尤為不利,未有調節,長期照辦煮碗,當然失利。必須重返基本,研究適應市況的作法,因為失利很多時只是未適應改變所致。

3:沒有善用強項

嘗試用不擅長的手法操作:明明定了以圖表型態的作出入巿場的訊號,無端產生長線看法,變成盲目持貨不再靈活;有時又忽然聚焦超短期走勢,「斬來斬去」。甚麼時段與手法,能帶來最佳回報?最滿意的期間,通常反映交易者的長處。交易者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呈現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仿效他人。

4:交易並不適合自己

何來動機毒害自己的生意?但平心而論,要在表現為本的界別維生,一將功成萬骨灰,並非人人共產。如不適合,不必強求成為職業炒家,應選擇最能發揮自我的工作。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回歸25年,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恒指不變

筆者1990 年1月8日來港至今逾32年,見證香港回歸25年,對自己的衝擊及影響巨大。筆者是一名樂觀務實的理想主義者,香港這中西文化交匯的彈丸之地,培養自己價值觀的土壤,不管好壞,不管自己將來身在何方,都令自己注定和她的關係不可地切割。1990年時期香港移民潮盛行,自己懵然不知,因為自己仍是新移民; 2020年時期香港移民潮再次盛行,身邊的朋友或已移民,或計劃移民,自己也早已計劃移居,培養一個全球觀更強的家庭。

恒生指數在過去25年間只有數千點變化,但總市值已由1997年6月底回歸前的約4.3萬億元,膨脹至去年底逾42萬億元。自己在2006年初次接觸股巿,踫上港股直通車的熱潮及2008年的次按爆破,個人資產一下子經歷了急速膨脹和急速收縮,空歡喜過一場。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潚,港股前後整整跌了20,000點,直至美國聯儲局伯南克不停放水、內地温家寶也放水數萬億元人民幣,香港股市才開始回復動力,但同時也要應對歐債危機,直至2009年方見底。2015年出現了首次炒滬港通大時代,泡沫很快又爆破。

美國自2018年開始收水,港股下跌,2019年聯儲局鮑威爾突然開始減息刺激經濟,帶動股市向上,直至2021年初見頂,接著便是大家熟知的後疫情年代。近年港股處於回歸以來最低潮,因為內地加強各行各業的監管,市場氣氛甚差,猶如之前股災的混合版:2000年科網股翻版,就是現在新經濟股爆破;2008年的美國地產爆破,現在是內地地產爆破;加上2003年沙士疫情,正正是現在的新冠肺炎,一次過現身。

現時港股低位約20,000點左右,沒有太大幅度下跌,現在大概跌了三分之一,少了一天內跌逾千點,市場鎮定了很多。巿場不斷在炒疫情放寬的股份,接著又炒地產政策放寬、監管放鬆,既往不咎地炒復甦。對於恒指在過去25年只有四五千點升幅,雖然指數變化不大,但有個別公司很強,情況有點像A股,例如騰訊曾經走勢很強,但帶動不起其他股票。另外,恒指每次換血的時機一般,例如美團(03690)獲納入恒指時,估值極高。此外,傳統恒指成份股如香港地產股、滙控等,亦因市場口味變化,估值也有所降低。

現時港股最大的優勢是估值便宜,但香港的投資者信仰一直是樓; 美股標普500指數比較廣泛,總有一些東西能夠投資,故美國投資者的信仰是股票。同時港股自2021年之後,多了政策面的因素,強股騰訊遭監管風暴影響而急跌,令港股形象大打折扣。港股缺乏現時缺乏「隊長」,美國有『蘋果隊長』帶領住股市,甚至Tesla也算隊長,一堆公司帶領住造夢者的氣氛。

展望下半年,一眾發達國家已進入一個物價急升是常態的高通脹世界,商品價格高企、供應鏈瓶頸及俄烏戰爭帶來的深度衝擊,民生開支的上漲會再激化通脹,美國已帶頭為了遏止通脹而不顧短期陣痛及經濟衰退而不斷加息,其他國家如何應對?Decoupled China或可藉機走出一輪盛勢。

組合表現上半年表現未如理想,需要重温處理操作壓力的相應方法:

第一種是當市場出現變化,不再符合預期時,自然讓我們感到受壓。這種壓力其實代表著資訊的落差。正如步進龍蛇混雜的區域時,我們或覺得不舒服、危險,壓力是令我們警覺的保護機制,面對全新市況亦一樣。應對這種壓力的正確方法,需先暫停買賣,退後一步觀察市場,保持開放的想法及集中精神,重新制訂計劃。

第二種壓力是自製的,基於自我批判而聚焦失誤、懊悔而引發的負面情緒,容易令人疲憊及消極。完美主義的作手就是一例。需嘗試一些認知技巧,如尋找自己的情緒觸發點,及做一些呼吸練習等。

第三種壓力是當風險水平超過心理上可接受程度時出現。很多時交易者因極渴望賺錢,而說服自己眼前是一大良機,隨之增大倉位。注碼上升後,盈虧數字的波動度亦會相應向上。當市況轉趨波動,賬戶盈虧的浮動自然難以承受。由此產生的威脅感、壓力,與所冒風險成正比。改善方法是限注讓情緒上不再受困,如所冒風險不足,雖不會有壓力,卻會出現分心、挫折感(努力與回報不成比例)的問題。在兩者間的平衡尤其重要。

清楚壓力來源,可將情緒的影響降低;集中度提升,會對表現有所助益。




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需要煞車,暫別一會

2021年8月人生遇上困境,努力過,奈何不盡人意,没有通知太多人,以為可以挺過去,但其實錯了。雖然巿況不佳可以頼地硬,但自知情緒和精力影響,內心有些內疚。

2022年想過自強不息,重整旗鼓,但困境郤越陷越深,不似短時間可以解決。決定不能再讓個人問題犧牲了客戶的信任,投資組合已經煞了車,這裡的投資雜記也因此要暫別一會。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體會格局的力量,塑造格局的組合

俄烏衝突、美國加息、中國疫情反覆,這三大宏觀變量繼續對全球資本市場形成複雜影響。板塊輪動明顯。價值板塊中,以資源、農業、貴金屬為代表的通脹主線,和以地產、基建、銀行為代表的穩增長主線,呈現輪番發力的局面。穩增長主線中的地產,接續通脹主線的煤炭,從底部大幅反彈。而消費電子、電池、半導體、軟件為代表的增長股仍然在「死貓彈」,是指數疲弱的主要原因。因為封城關係,遊戲板塊算是部分被步見到修復性機會的增長股

 

在當前複雜局面下為實現穩增長目標,基建和地產變成不得不用的手段。具體節奏上,龍頭公司如中國建築及公路股的股價與訂單增加的預期同步,而等到經濟數據確認企穩就有望形成進一步催化。地產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在穩增長的訴求下,政策仍有進一步放鬆的空間,這個行業已逐步從需求邏輯轉為供給邏輯,市場龍頭在股價及國進民退的洗禮後仍有不少炒賣機會。 

美中角力,俄烏衝突動搖現有全球化格局的已成定局 

對資源、農產價格的影響將不只侷限於傳統的週期因素。如果商品價格未來持續高位運行,有望再次引發一波週期板塊的beta行情。煤炭股算是自己一個提早下車的板塊,當初的判斷是煤炭是眾多資源之母,最便宜最低端的,雖然有一個反ESG的污染原罪,但因經濟持續不振,政府會放寛處理,對沖石油及天然氣的漲價與及下游發電企業的壓力。不過由於低估了俄烏戰爭的發展,當見到股價在高位的波幅增加了不少,由於過去幾個月有不少由獲利變成微利甚或虧損的交易,所以自己便急急獲利,以提升自己的交易勝率和盈虧比率,現在看來,以中國神華為例,自己在15元開始建倉,19元加倉減倉,24元離場,現價26元,已經錯失了10%左右的利潤。暫時股價未見下跌的趨勢,反而有越來越強的感覺,波幅仍在降低,煤炭的售價高企而政府不打壓,政府甚至呼籲要增加自產煤以減低輸入的需求。觀其央企的年報,黨意識的成份甚高,不能完全以純理性的分析,2022年的收入目標甚至比較2021年為低,完全是國進民退的「楷模」,投資者只能對她有短期的想法,不能有太長期的寄望,現時唯有保持耐性 


中國堅持清零的政策越演越烈,尤以上海為甚,這個世界工廠選擇的政策有幾多是基於政治因素,有幾多是基於經濟因素?由於早前他們不斷抨擊香港的假清零實共存政策,所以上海這波疫情的措施特別嚴厲,嚴厲到令內地人也受不住的感覺,媽媽話街巿的選擇供應少了很多,只剩下一些急凍的產品。李克強和習近平都分別到江西和海南視察,顯然是想製造一些歌舞昇平的新聞讓媒體報道,分散大家對上海的注意力,然而巿場接受與否?真的是一場没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大國之間、資本巿場間的博奕。

 

大格局「俄烏衝突、美國加息、中國疫情反覆」基調下,大國角力,TESLA算是聰明的,美國不濟時有中國的工廠救駕,中國的工廠在疫情一下關門大吉的時候,又有德國的工廠開張。没有反壟斷的指摘,也没有國家角力的排擠障礙,靠的是TESLA的技術和ELON MUSK的魅力?在資本巿場的推波撞瀾下,難怪公司的股價竟能在創辦人變賣股份及股份拆細再拆細的打擊下仍然矻立不倒。還有公司的發展可以如此堅壁清野嗎?Microsoft, Nvida, TSM嗎 


四月目標:提高勝率及提高盈虧比率 

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

新聞標題不是巿場聲音

宏觀消息不斷股市及其它資產的波動程度大幅高於去年。市場步速極快價格會改變市場的論述大約在3月上旬時財經頭條是:「戰事令通脹進一步惡化觸發市場下跌。」到3月底頭條則變成:「股票上升因投資者視之為對沖通脹工具。」短短一個月間到底宏觀因素有甚麼轉變?實際改變的只有價格本身:反彈約一成。而市場走勢會大幅影響投資者對某一事件的觀點。即使是同一事實以樂觀還是悲觀的角度解讀結論已會截然不同。

巿場在努力嘗試展望未來;相反當消息已經成為報章頭條股市很大程度已消化並將焦點轉移至下一潛在發展如單以新聞去理解市場動態難免會感到非常混淆我們的社會地位決定了我們消息的滯後程度。唯有努力聆聽巿場聲音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發展趨勢。那是否代表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事實或許如此唯有再結合我們的分析能力將勤補拙彌補消息滯後的弱點再利用散戶的流動性一般較高的優勢那才是致勝之道。

不過有時明明看到巿場的發展和消息不一致究竟是自己對新聞的理解有問題還是巿場仍在營造一個大跌的機會來收割韮菜呢?明明政府已出台政策話租客可以不交租而業主不能立即追租銀行也要從寛處理客戶的借貸紀錄但偏偏一些收租股和銀行股例如領展、九倉、內銀、匯豐等偏偏仍可以持續偏強不但没有跟隨整體大巿的調整幅度更未反映政府新出台的政策影響。自己暫時仍在觀察是什麼一原因支持這些政策不利股的股價不斷調高止賺位防止暫時10%的利潤煙消雲散。

幾個組合透過過去一周旨在提高勝率,提高盈虧比率,保守組合和增長組合開始扭轉劣勢,今周加強了一個股票周期的入巿條件,儘量只買入上升期的股票,拾棄整頓期、下跌期及混沌期的股票,股價的支點判斷、入巿時機的耐性鍛錬、注碼和止蝕機制的優化會是四月的重點。個人方面,嘗試重整了自己的作息規律,重建了自己的自信及專注,希望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