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未來,屬於終身學習者

全球大印鈔兼大派銀紙,全球股巿掀起大風浪,有公司被左一巴右一巴地打到奄奄一息,反之有公司被不同的主動基金經理追捧到升上了神台。

「科技女股神」之稱的 Cathie Wood管理的 ARKK 交易所掛牌基金,過去 5 年的平均年回報率接近 40%;基金主要集中投資於生物科技、互聯網和軟件等具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為題材的企業。豐盛基金的黃國英話市場熱情追捧「3D」概念,數碼化(Digitalization)、去碳排放(Decarbonization)及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高瓴資本的張磊簡單一招Long China亦在過去幾年創造了令人歎為觀止的複利價值。

其實,人生的每一之選擇都是一次重要的價值判斷,而每一次判斷都來自人們的底層信念,在社會、經濟、科扳、人文迅速發展變化的時代,對機會主義要尤為警愓。相反之,長期主義這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價值觀。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絶,從事任何工作和事業,只要著眼於長遠,躬耕於價值,就一定能够經受時間的考驗,找到迎接挑戰的端緒。

真正的投資,如果只有一則標準,那就是是否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每次危機的出現,都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壓力測試和投資覆盤的機會。

2020年年度的至今的恒指回報為-6.4%, 投資組合回報45.3%,四年來的年化回報率為23.0%。展望2021年,除了希望世界和平和人類健康外,亦希望保持理性的好奇、誠實與獨立,堅持做正和投資,以更長期、更可持續的角度理解投資的意義。互聯網改變了信息連接的方式;指數型技術在迅速顛覆著現有的商業世界;新冠肺炎改變了人與人、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未來,到底需要甚麼樣的人才?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答案不會是簡單的,因為生活根本就没有標準確定的答案,我們也不能期望過去的經驗能解決未來的問題。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指數基金的死亡和再生

接連不斷的技術浪潮和公共衛生挑戰以及隨之而來的顛覆性變革既有標準一次次成為歷史。隨著行業間的界限日益模糊,開放乃是大勢所趨勢;隨著國家間的貧富懸殊日趨嚴重,保護主義亦是當權者要穩定政權的不二之選。兩條發展看似迴異,但其實不互相衝突,真正的創新將是成功的闗鍵因素。

有時候,老樹也會開出新花,信任機制也是。幾個世紀前,隨著第一條全球貿易路綫的開僻,以法律條文形式的信任機制的需求也應運而生。目前,中介機構承擔著信任管理者的角色,我們支付相應的費用,請他們監控、認證、檢查與信任相關的事宜,這樣的流程使得與貿易相關的交易變得效率低下。

近月數字貨幣和區塊鏈再度變得熱鬧,BITCOIN屢創新高成為新聞熱點,而且這次升浪不是由散戶帶領,而是由機構投資者帶領,令我們不得不特別注視這股力量,有機會重覆剛被納入S&P500的TESLA的那股新能源汽車的那股狂潮。因為他們是相對具有冒險精神的企業,更善於應對新的的商業趨勢、國家戰略,擁有更豐富的資源推動所處行業的變革。

區塊鏈的核心概念是共享式總賬,支持業務網絡中的參與者在大家共同控制的環境而非某方獨自控制的環境中進行資產貿易。現在大家都在建立跳板,瞄準新平台的業務模式,下一波誰能掀起潮流,扶植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呢?

2020年年度的至今的恒指回報為-6.0%, 投資組合回報38.7%,四年來的年化回報率為21.6%。香港恒生指數一年間的變化落後於標普和上證,代表著世界創新的力量不在香港,但恒指部份成份股又或者以港股為主的美仁投資郤可以大幅跑贏指數,代表著先進企業和指數的適應力比傳統指數更有啟發性,隨著科技的助力和ETF的盛行,客製化指數可能百花齊放,取代傳統指數基金,在此之前,至少我們開放自己的眼界,不要被低迷指數和潛在的失敗企業而變得太過傷春秋。腦海中浮現起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校歌。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
人之尊,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
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
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2020投資主題回顧與展望

 2020年初時為組合的投資定了三大主題,雖然後來發生了新冠肺炎的全球疫情及歷史上最猛烈的救巿行動,可是仍阻擋不了歷史大潮的趨勢,所以没有太大影響自己整年的佈局。臨近年結,實在應該重新思考檢討一番,作為2021的投資主題和操作手法參考,希望2021年可以做得更好。

2020主題1 - 中國借鏡美股藉股巿創造財富

香港人對2019的感覺是很差,但偏偏A股在過去一年上升22%僅比美股的28%少了些少,郤比港股的9%多了一倍有多,儘管如此,香港仍有公司的股價倍升,升了20-30%的亦不少,去年上升的公司主要為有業績支持的大公司,全民皆股,大升大跌的情況好像不復存在,證明中國股巿真的正在仿效美股製造財富的方法,希望令到資本巿場的運作可以變得更有效率。貧富懸殊不但在百姓生活中感受到,亦在股巿中擴散,而且貧窮的百姓亦調節心態情願多付出一點去換取高質素和安全感,注定股巿和巿民荷包一起走向兩極化: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公司有好的管理層,才能交到好的業績表現,而好的管理層,即使在逆境中亦有較佳的應變能力,可以令到公司跑贏同行,所以股價長期跑贏大巿亦是理所當然的,作為投資者的第三方,在FOMO(Fear of Missing Out)推動的大股泡沫中,做好風險管理,在巿況開始逆轉之勢保留彈藥,輸少當贏,已是下一場勝仗的最強武器。

注視: 股價未過份吹捧,有回購計劃的優質公司或有優質公司加盟例子:中國平安、港交所。

2020主題2 - 中美貿易戰,有人得意有人愁

美國之行,見到Costco販賣Fila鞋,終於為我解開Fila佔去安踏一半盈利的謎團,過去始終不明白一個在香港不多顧客,在淘寶也不太受到追捧的品牌,竟然可以佔去一間公司一半的盈利,而沽空機構去年兩次光顧,竟然造就他的股價兩次都再創新高,加上有Costco這般成功的批發商助陣,的確是無往而不利。

Costco的人流的確很誇張,第一次光顧這間「神」店,見到最大的雪櫃,最大包的薯仔,最便宜的Tommy Hilfiger Columbia大褸,在不用對價錢抱太多懷疑的氛圍下,而且有百份百的退貨保證,顧客自然消費意慾大增,難怪Mark Zuckerberg也被拍到與Priscilla拍拖到地購物。Costco曾經在台灣虧損了五年後才在台灣站穩腳步,2019在上海迎來中國第一間分店,依然堅持他們的價廉物美和百份百退貨原則,正面迎接祖國同胞的挑戰,開店開堂紅,然後一輸退卡和退貨潮,相信這間巴菲特愛股如果能捱過第一個財政年度的話,在中國成功可期,況且「國酒」茅台也供貨於此,證明祖國對這美國企業在一輪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下仍然没有太多的排他性。

很多高科技公司被限制與中國合作,偏偏蘋果和Tesla郤仍可以逃過關稅清單,和中國繼續商貿合作,特朗普最近在Twitter上說:「我們一直在貿易和許多其他問題上幫助蘋果,但他們拒絕解鎖殺手、毒販和其他暴力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機。現在,他們必須挺身而出,幫助我們偉大的國家!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提到」一直在幫助「蘋果」,顯然是指蘋果公司與白宮就免徵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談判。Tim Cook一直致力於與特朗普建立密切的關系,以說服他不要徵收這些關稅,因為蘋果的產品主要在中國制造,徵收關稅會損害蘋果公司的利益。Tesla也是另一個奇迹,由財困變成由中國助力,避過了多輪關稅的漩渦,相信這個曾經的「世界工廠」可以協助Elon Musk解決生產力不足的問題,協助這位不足50歲的天才實現他的未來計劃。

注視: 業務持續發展,股價未過份吹捧的日常用品公司及名牌股:安踏、蘋果、TESLACOSTCO、海康威視、CSCO

2020主題3 - 氣候變化,綠色金融受重視

加州山火經年未能完全遏止,澳洲又有山火禍害數以萬計的動物,亞馬遜森林的山火又何嘗不是全球暖化的黑天鵝?香港今年的冬天特別暖和,全球暖化的禍害早已寫上國際層面。那邊廂的加州的另一邊郤迎來三十年不見的大風雪,天體學家根據研讀天象,甚至是中國預測天氣的古書 - 《婁景書》裡面關於2020年庚子年的預測是,時至冬來有雨雪,可以預測2020年的冬天會格外寒冷。從五運六氣的角度分析:2019己亥年,歲土不及,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2020庚子年,歲金太過,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因此預測2020年的下半年,乃至冬季,是一個五行極度不均衡的時間段,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極大。簡而言之,保護環境是大家責無旁貸、舉手之勞的任務,金球獎已經以全素晚宴待客,瑞典女孩已登上時代周刊的年度風雲人物,雖然亦可能只是天體的運動,在動態中平衡的結果。不過,既可造福社會,又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就算只是商業周期的綽頭,一般百姓又何樂而不為之呢?

注視: 社會使命感強,業務持續發展,股價未致過份吹捧的公司:蘋果、TESLANIKE




一年下來的結果,投資主題雖然成為自己思考選股的定海神針,但從組合的頭20位貢獻者,只可以找到3隻主題選股,很明顯由於信念不足,自己的「小聰明」讓自己忙了一整年,只可以換到一份差不多的成績,否則應該更高興更輕鬆。

2020年年度的恒指回報為-5.9% 投資組合回報31.2%,四年來的年化回報率為19.9%。去年雖然由於買樓資金調動方面錯過了四五月的反彈浪,但急起直追下,整體回報再次戰勝恒指、上證和標普一條街,不過比起一些頂尖的基金經理的表現仍差了一條街。回報百分比雖為正數,但因注碼前後大不同,實際金額回報今年仍為負數。一來一去,大巿其實仍然浮浮沈沈,這輸反攻的短暫勝利主要成功原因在於選股:戰線够闊
精兵助陣。2021年仍要繼續努力,希望在長期主義之路上,與偉大格局觀者同行,做時間的好朋友。



Yr 2017 回報 127.7%

Yr 2018 回報 97.9%

Yr 2019 回報 126.2%

Yr 2020 回報 131.2%

2017年起年化回報率(R) 119.93%

預測20年回報倍數(R) 37.9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0.75R) 16.2

預測二十年回報倍數(0.5R) 6.69

定期二十年回報倍數(2%) 1.48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美仁投資報告(2020-12-1)

關於投資,越來越領會到巴郡兩老巴菲特和蒙格的教導:「要在投資這些競爭游戲中取得優勢的正確方法便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即使是在放鬆的狀態中,也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它。將自己的優勢不斷強化放大,直到自己超越其他人。」當中的關鍵應是正確的道路和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漸漸發現學習和投資其實是一個發現自己的過程:我是誰?我的興趣是甚麼?我擅長甚麼?喜歡做甚麼事?顯然,自己對能帶給人類真正福祉的公司較有興趣; 對直接服務自己的公司股價表現較為敏感; 個人對未來偏樂觀,所以止蝕的操作其實比選股顯得更為重要;操作手段適合中長線,所以偶爾沾手期權企圖增加利潤往往變成適得其反。

投資是對未來的預測,然而未來在本質上郤是無法預測的,所以預測只是概率。因此,你能比別人做得更好的唯一方式就是儘可能地掌握所有的事實,並且真正做到知己所知、知己所不知,這樣才能提升概率優勢。投資的游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做自己。因為投資中多多少少總有一些零和博奕的元素,所以當你必須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個與自己個性相合的方式,並通過長時間努力取得優勢。當你買入時,必然有人在賣出; 反之亦然,所以我們有必要找到支撐自己決定為正確的理據。

經濟發展理論在2009年次貸危機時強化了「中國模式」,美英等國學者和百姓為此開始質疑西方「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及展開了意識形態競爭。這次處理疫情引出中美兩種經濟發展思路和政治制度的比較,未來經濟發展好壞會加深疫情和經濟政治化這些現象。中美都需要找到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經濟轉型思想和落實路徑。在全球治理體系日益碎片化和「無政府化」期間,重拾「中美共治」顯然不現實也不可能,但是兩國體量大且影響力強,在全球化深入民間生活的現實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中美鬥爭中獨善其身。身為投資者,我們需要認清這個「興風作浪」的「始作俑者」,專注力必須全在舵上,親近海洋,瞭解海洋,體會海洋帶來的恩澤與美好。「造舟追夢、揚帆鎮海」,必須擁有冒險胸懷,懂得堅持不放棄的美好願景,才有出海捕魚停船入庫時的滿足感。

2020至11月底的投資組合回報+30.4%(同期恒指回報:-6.56%, 標普回報:+12.11%, A股回報:11.18%),自2017年起的年化回報率為19.7%。10月底時接到一個邀請:打理家母的退休金,戰戰兢兢地接受了,組合比美仁組合需要更多穩建,最近兩個月的報告時間和自己的作息時間有點失去了紀律,其實單周的表現仍是有記錄和簡單檢討,但不同組合的操作是有點繁複,嘗試歸整提升了效率,希望在下年初開發報表工具進一步提升生產力。另外,美國總統選舉後的2021投資主題需要更新和尾部風險控制工具亦需要開發。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價值投資的知行合一

李祿是當年八九民運被通輯的其中一個學生領袖,輾轉到美國升學及展開他的第二人生,創辦了喜馬拉雅資本,同時亦是巴菲特的芒格家族的財產管理者,他的新書「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是在購買高瓴資本的張磊的新「價值」時被推薦一並購買的。兩本書閱讀起上來一本是沈甸甸的知識積累,經歷感想,一本是充滿朝氣地對未來展望和佈局。一脈相承的是他們的價值投資概念都帶有一種對社會的承擔和未來的盼望,很合自己口味。

李祿的價值投資的基本概念有四個。第一,股票是對公司的部分所有權,而不僅僅是可以買賣的一張紙。第二,安全邊際。投資的本質是對未來進行預測,而我們對未來無法精確預測,只能得到一個概率,所以需要預留安全邊際。第三,巿場先生。巿場的存在是為了來服務你的,不是來指導你的。第四,能力圈,投資人需要通過長期的學習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能力圈,然後在能力圈範圍之內去作投資。

股巿的設計迎合了人性中賭性的部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在中間產生利潤回報,形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隨著越來越多人和公司的參與,這些公司如果處於一個長期上升的經濟中,通過股巿融資就能够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更多產品、更多的價值,讓人們獲得更多的財富,有了財富後就會產生更多的消費,這就形成經濟中正向的循環機制。

對投資者而言,如果投資的公司遇到一個可以累進、持續增長的經濟,它的利潤和投資回報會持續增長;對投機者而言,如果只是猜測其他人在短期之內的買賣行為,到最後只有一種結果,有人輸了有人贏了,是一個零和的遊戲。

我們在追尋的人生意義其實是追求真知,從而去改變生活和命運。價值投資可以做到「多贏」,不僅幫助自己,也幫助了身邊的人,可以走得很遠!

2020至11月14日的投資組合回報+27.8%(同期恒指回報:-7.21%, 標普回報:+10.99%, A股回報:8.52%),自2017年起的年化回報率為19.1%。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美仁投資報告(2020-11-1)

投資風險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最簡單的管理風險方法就是分散投資,因為不同的市場並不會同步上落,個別金融產品的表現也不會完全一樣。一般投資者以為藉著投資於不同的資產類別,便可設計出均衡的投資組合,所以便衍生出不同的基金組合,這類組合的波幅通常會低於投資在單一資產類別的組合。可惜透過這樣的資產分配,風險的表面「受控」只是建基於自然分佈的或然率,偏偏我們的歷史數據告訴我們現實的世界的投資回報或然率分佈基於偶發的重大事件,兩端(大升或大跌)的機會率會比「均衡」投資組合的假設為大。可惜一般人為了避免影響短期投資組合的表現,認為自己只要放長線,大可不用理會這種突如其來的大升大跌機會率,不過越來越密集的系統性風險已叫不少人重新注視如何控制好尾部風險。

2020至10月底的投資組合回報+15.3%(同期恒指回報:-14.48%, 標普回報:+1.21%, A股回報:5.7%),自2017年起的年化回報率為16.1%。過去一個月明知道美國選舉在即,一直小心翼翼,穩定為主,新股出擊,組合的回報在上星期尾仍可維持+21.6%,歐美的疫情在原本向好的趨勢中突然急轉直下,英法甚至要重新封城一個月,謹慎中的疏忽意然影響甚深,港股的發展兩極化走勢去到極致,組合不幸被復星旅遊文化、康希諾、中國人壽和阿里影業這幾隻復甦概念栽了一跤,幾間公司的股價在單周跌了超過10%, 拖累組合單周的表現跌了超5%,對組合的防守力過份自信,以至没有留意個股以至行業的強弱突然互易是主因,組合中暫時未有尾部風險的手段,止蝕的紀律必須要嚴守,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但基於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兩極分化,投資者普遍缺乏信心,對市場重大崩潰的擔憂是多年來的最高級別,但同時股票交易卻處於很高的水平。這種不穩定的組合並不意味着一定會發生崩潰,但亦表明發生意外的風險相對較高,應該謹慎,更凸顯在投資資產類別的多元化的重要性。

今次疫情似乎不會重演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但經濟必定嚴重下滑,人們知道疫情在未來好幾年都無法根除,因此幾年間都不會有大量民眾上餐廳及參加康樂活動,失業率將升到令人恐慌的水平,可能要好幾年時間才會全面回落。

文章寫於11月1日,但巿場的大喜大樂氣氛令自己的樂觀主義有點思緒不寧,寄情閱讀李祿的新書「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報告反而有點不知如何下筆的煩惱,不過跌超大巿的經驗畢竟是需要小心檢討的教訓。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六合彩的氣氛中的避險細胞

美國總統特朗普確診的消息,由10月2 日確診到10月4日出院像是一場騷,美國期指應聲下跌隨即反彈,似乎印證市場對於拜登一旦當選不會太抗拒。自己密切留意特朗普的Twitter帳戶更新的速度,因為在這個後真相的時代,正如特朗普自己所言,Fake News太多,所以雖然有擔心過會否是一個大勢的觸發點,仍不斷自我提醒免情緒上過度反應,一切只能順勢而行。

新能源概念最近是風頭躉,市場憧憬美國快將傾掂新一輪刺激經濟方案,一些開始在線上銷售幹出成績的傳統零售股,明顯正在重估。美國總統選舉在即,不少投資者取態傾向審慎,市場深度變差,市場指數的上落,容易令持貨者動搖。突發新聞加快市場步速,兩三個回合轉眼過去,暫時的格局和預期相差不遠。聆聽特朗普的辯論顯示疫苗基本已可面世,只是由於一些政治角力而未必能在總統選舉前推出,以特朗普和中國的關係,其實可以中國疫苗來解除美國疫苗的政治障礙,下一輪搶疫苗的混亂可能和年初搶口罩的經驗差不遠。

2020年國慶檔七天(10月1日-10月7日)合計票房為36.96億元,總票房僅次於去年,基本恢復到去年83%左右。其中,《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位列國慶檔票房前三位,熱鬧的國慶檔為停擺了半年之久的中國影市送來了久違的「甘露」,加上旅游景點的人山人海和領導出席大型活動的照片,在在突顯疫情於大陸和世界的大不同,就像實現特朗普的預言 - 疫情會突然像魔法般消失。不過巿場仍在炒作英美兩國的感染數字會在下一波崩潰,看來可能會再次令人意外。周未到尖沙咀博物館的「香港故事」一遊,尖東遊客區的舖面大都關了起來,但The One的貴價餅店仍然門庭若巿,疫後的反彈是局部,而不是全部的,正如股巿中的風中勁草出現在混沌的巿場,樂觀的人看到希望的曙光,悲觀的人看到鐵達尼號上最後的音樂會。 

2020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24.5%(同期恒指回報:-14.44%, 標普回報:+7.65%, A股回報:7.28%),自2017年起的年化回報率為18.4%。最近香港巿場的風險胃納不錯,十月以來在A股的缺席下升了約700點,身邊友人談論股票的對話增加了,而討論又偏重對六合彩,自己的避險細胞開始敏感起來。問及自己的心得時,大家有時間可以深入交流,但論及較完整的框架,通常我會分享英SIR的<<自己做FUND MAN>>, 畢竟自己投資的框架都是透過這個節目後才變得更有效率,號碼交流上則由於和家母的經驗實在太差,儘量能免則免。號碼分享充其量只是代表個人覺得基本因素没有明顯問題,但仍然要配合分散風險、三注法則、蝕不止賺、打獵和耕田等策略,才可以得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美仁投資報告(2020-10-1)

人類的基本法則是相互依存,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是友善和温暖的來源。未來的構建需要無盡的想象力和踏實的執行力,這兩種力量滙聚在一起的創新,是美好未來的希望。理解自己、理解社會、理解投資、理解不同範疇的理論,以至於所有這些東西如何連接在一起,一直是自己很感興趣的地方。

2016年接受訪問時,有人問索羅斯投資有否捷徑,他的回答是投資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有研究表明,很多人在股市上總是輸錢,但還是繼續在那上面,如果投資變成了賭博的習慣,就應該停止。他說如果你真的在某個方面卡住了,就應該準備改變,挫折太大時就做重大的決定改變,最後一定會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有些人比其他人成功得的快,索老年輕的時候想的很多,很有熱情和興趣,想要有所成就。但實際中卻做不到,這使他很沮喪,用了很長時間才成功,現在他已是近80歲的老人了,差不多最近才實現了他年輕時的夢想,這是用了很長時間才實現的。他自我反省是年輕時沒有把自己和世界聯繫在一起,世界對當時的他來說好像是一扇關著的門,他在敲門,但是沒有找到開門的鑰匙,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鑰匙。

索老說長遠來看,中國的未來取決於中國是否能接受,解決世界性問題的責任: 全球暖化,金融動盪,潛在的核衝突等等許多許多重大的問題,中國作為新興的世界大國也必須面對這些問題,中國有很多自己的問題,而她的「成功」帶來了額外的負擔,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是一個很大的抱負。

馬雲剛巧最近在一個論壇表示,在新一輪的全球化,中國將會從「賣賣賣」變成「買買買」。他說美國3億人的消費驅動了上一輪的全球化,但中國14億人的內需會驅動下一輪真正的全球化,從而帶動全球經濟。他又提到,新的全球化是一種服務世界的能力,核心是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創造價值、就業,做當地做不到的事情。看來,中國可能在打算怎樣捂住一波又一波的疫情賠款的追債佬了。TIKTOK在美國的教育基金和就業機會絶對是一示範個案,不能輕視。

2020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22.6%(同期恒指回報:-16.78%, 標普回報:+4.06%, A股回報:5.51%),自2017年起的年化回報率為17.9%。美國十一月大選在即,相信股巿仍然「需要」向好去幫助特朗普助選,雖然他的生意佬作風甚有江湖大佬味道,但的確只有他願意踏足北韓和金仔握手、把中東的幾個問題國家重新拉到和平的談判桌上、ISIS的新聞也暫告一段落,這些成就都似乎比曾經拿到和平獎的奧巴馬更厲害。不過控制疫情的成效和方法都是世界對人性的巨大挑戰,表面上的平靜會否是另一波大風浪的開始呢? 擁抱改變,耹聽巿場的聲音至關重要。







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長期主義

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變化可能是唯一永恆的主題。究竟怎樣才能在這樣的世界中保持心靈的寧靜?作為一個投資者,究竟怎樣才能找到穿越週期和迷霧的指南針?作為一個工程師,究竟怎樣才能找到問題核心和解決的方案?作為一個創業者,究竟怎樣才能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當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時,張磊的「長期主義」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似是有為投資者的一盞明燈 - 把時間和信念投入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中,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遵循第一性原理,永遠探求真理。

價值投資是一種策略,長期主義則更似是一種信念,而且可以成為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一種最佳視角。長期主義幫助我們建立理性的認知框架,不受短期誘惑和繁雜噪聲的影響,避過了贏粒糖輸間廠的陷阱,長期主義是一種格局,幫助我們拒絕狹隘的零和遊戲,找到不斷創新、不斷創造價值,擁有動態護城河的企業。

價值投資在科技創新、商業進化的歷程中,不僅可以扮演催生創新發展動能的孵化器,也可以消弭傳統經濟與科技創新之間的數字鴻溝。這也是資本服務於實體經濟、參與資源最優化配置的最好方式。長期主義是一種大趨勢,由於無數力量匯聚到支撐人類長期發展的領域,形成一個生生不息、持續發展的正向循環,創造真正的價值,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堅持了這個標準,時間和社會會給予獎勵,而且往往是持續、巨大的獎勵。

世界經濟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難以判斷未來。困難是一面鏡子,最好的反省往往都來源於此。每次危機出現,都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壓力測試和投資覆盤的機會,而最終是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將如何應對和自處。相信未來,擁抱改變,緊握創造價值的公司,相信這是長期結構性投資的機會。

2020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22.6%(同期恆指回報:-13.25%, 標普回報:+2.94%, A股回報:8.82%)。這個月主要的貢獻在於圓通速遞被阿里巴巴收購獲利120%,偶爾這種收穫雖然令到組合回報壓力大為放鬆,但亦可能導致自己變得急功近利,失去一種對巿場轉勢的敏感性。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裏,依然堅守分散投資、耕田及打獵的法則。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風險的情感與理智

在古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變化並不大,工業革命後,人們的生活突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相對於生存環境發生的變化,人類交流方式的變化更為巨大。剛在20年以前的2000,互聯網泡沬才剛爆破,令大家都對這摸不著頭腦的新生事物既愛之,仍然心存懷疑,時至今天,互聯網早已成為全世界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人的個人經歷可以被馬上記錄下來,並傳遞到世界各地,在不到三代人的時間裡,我們已經從一個連黑白照片都不多見的時代跨越到了一個彩色影像隨處可見的時代。一眾互聯網巨企正代表著全球範圍內的信息渠道,存在著巨大的改變社會的潛能。

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還有不少人對歷史是一簡單循環深信不疑,對舊經濟公司心存僥倖之心。其實世界早已改變,我們是否應儘早放棄世界輪流轉的邏輯思維,去面對未來恐懼:全球暖化、病毒、恐怖襲擊、中美貿易、地緣政治、國安法、狂印銀紙、美元爆煲、科網股爆破......在這些不同種類恐懼的不斷警告下,幾乎每一天都有人因為潛在危險的發生而受傷或喪命。我們是否應該害怕這些事情呢?情感告訴我們:是的,應當害怕。

關於風險的最重要發現之一,是我們高估了新聞報道中所報導事件導致下一個災害的可能性,而低估了没有出現在新聞節目中的事件的致命性。心理學家說那是由於我們的情感在觀看新聞,理智郤在睡大覺。簡而言之,情感騎劫了我們的理智,讓一般人的風險計算,或者嚴格上應該說是風險感覺,大錯特錯了。

美國聯儲局宣佈允許通脹「過熱」並超過2%,為自2012年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的最大一次調整。為避免出現通縮預期以及貨幣政策受到制約,以「平均通脹目標」提振市場的通脹預期,及保持目前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他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法國正式確認總值 1000 億歐元 的經濟刺激計畫,以對抗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其中包括一系列公共投資、補貼和減稅措施。這項計畫將撥出 350 億歐元用於提高歐元區經濟體的競爭力,300 億歐元用於打造環境友好型能源,250 億歐元用於支持就業。

有些信息要以正面分析,有些信息則需要以反面推理。結論是通脹升温、綠色經濟當道、內循環續命的機會率較高。2020至今的投資組合回報+20.6%(同期恆指回報:-13.08%, 標普回報:+3.41%, A股回報: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