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率的確終於要衝擊不少公司的營運,大大提高企業再融資的難度及成本。偏偏美國官方經濟數據仍然強勁,息口見頂回落的時機一拖再拖,這種環境下,股市整體應該會偏弱一段較長時間。
筆者一向是樂觀派,認為衰退是好公司強化營運的契機,由於組合表現差劣,已選擇改變策略,收窄持倉範圍,以及提升現金比重。宏觀預期暫時不易改變,捱打空間又所剩無幾,即使相信經濟及股市有周期,亦無謂在下行初期強行和大市對抗,所以只會死守最好的核心選擇,再以短線操作保持市場感。將來當大市轉好,會較為容易察覺,到時都較不介意去追。
股份選擇方面,價值股及科技股相對上算較好。風險是在市場底部轉保守,尤其是加息期理應近尾聲,明年美國又大選。拯救股市效果可快可慢,跌得太快而一般投資者未有管理好風險,可以火燒連營需要急救,可是只要是有秩序向下,殺傷力就未必太大。中港股市便是最好例子,假如恒指由三萬點以上的高位,整個過程拉長到兩三年,仍然是重傷,不過就可以承受,對整體經濟以至一般人生活的影響相對有限。
港股大勢已經被去,巿民還是好好過日子,政府亦無意去救,更何況亦未必救得到。什麼股市升刺激消費好過直接派錢的言論根本多餘,唔買中港股票的百姓只會繼續唔買,買咗的話,現水平升五成都未見家鄉。經過多年牛市,美股好友實力雄厚,短期基本面有變,沿途力抗之下也只是有秩序向下調整。企業面對再融資煩惱,一樣未見有任何政策轉向的動靜。除非走勢變得失去秩序,我們不宜高估政府對資產市場的關注,不論東西方社會,都愈來愈左膠。作為股票投資者,還是應該腳踏實地,以個別公司自身質素為本,博少數股票跑得出,好過博救市令大市全面向上。
讀後感:
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上海足跡
習近平只是擔當了上海總書記七個月,但過了16年後,仍然要特別出版一本書記錄他的「事跡」,很明顯的是為了歌功頌德,把他的事蹟「神化」!要小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